欢迎来到专业的聚能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疫情防控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南宁:以自主创新,促经济转型

时间:2022-10-27 08:00:08 浏览量:


打开文本图片集

2010年,广西南宁积极开展“创新型企业”和“创新能手”等创新系列主题活动,重点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活跃、规模效益突出、具有产业集群优势的创新型企业,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和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的决战之年,是推进“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的关键之年,也是第四轮创新计划的收尾之年。广西南宁市以推进“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为契机,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调结构、促转变、增实力、重民生、建和谐为着眼点和着力点,以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服务企业年”、“发展环境建设年”、“党组织建设年”四个主题活动为载体,突出“抓项目、兴产业、优环境、促创新、强能力”五大重点,大力实施科技“2356”工程,力争实现12个主要目标,支撑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为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两个抓手 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

一个抓手是着力推进“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按照科技部“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的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科学编制、实施好《南宁市“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发展规划》(简称《规划》),加速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积极探索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示范带动作用强的科技进步新路子,为全面完成示范市建设的各项目标打好坚实基础,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另一个抓手是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大产业技术与产品创新,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充分依靠创新要素驱动城市发展。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换代步伐,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高科技含量、高增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区域性科技创新基地和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开展“创新型企业”和“创新能手”等创新系列主题活动,重点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活跃、规模效益突出、具有产业集群优势的创新型企业,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

三大项目 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第四轮创新计划项目。组织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和应用示范好的创新计划项目,全面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为第四轮创新计划(2008~2010年)划上圆满句号。

产业重大科技专项。以创新、转化和产业化为重点,围绕突破制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共性技术,组织实施产业重大科技专项8~10项,组织开发应用一批对产业或行业有较大影响、示范带动作用大的关键技术和产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规模扩大和产业层次提升。

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以产品创新为核心,围绕工农业科技创新、科技节能减排、民生科技发展、知识产权战略等,组织实施国家、自治区及市三级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实施市本级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100项,组织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产品。

五个工程 助推经济结构调整

工业产业科技创新工程。加强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科技创新,大力培育新兴产业,重点围绕铝加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制药、机械装备与制造、化工、建材、新能源、新材料等工业领域,组织实施一批产业重大科技专项和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开发新增工业新产品、新技术100项(个)。加强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研发能力,促进传统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化和传统产品向高新技术产品升级,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组织开发50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和产品。

农业产业科技创新工程。加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选育、繁育及示范推广,重点围绕水稻、玉米、水果、肉鸡、鱼等产业,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10个,引进、选育、繁育及示范推广农作物优良新品种60个、农业先进适用技术40项。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和新产品研究与开发,重点围绕桑蚕、木薯、罗非鱼等大宗农产品加工技术和新产品研究开发,扶持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10家,组织开发农产品加工新产品20个、新技术10项。

民生科技发展支撑工程。组织实施涉及民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20项以上。扶持完善民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重点扶持中药民族药创新技术平台、重大疑难疾病诊治创新技术平台建设5个。加强中药新产品开发,组织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民族药新药、新药制剂。加强常见、多发病诊治技术研究开发与技术集成创新应用示范,扶持培育民生科技企业15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重建技术研究及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示范建设、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环保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实施相关科技计划项目15项。

节能减排科技攻关工程。加强工业废水、废渣、废气处理及生物质能源新技术、新产品和洁净能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引进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10项。加强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示范,建设节能减排技术集成应用示范企业10家,为促进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发展,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提供科技支撑。

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程。加强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和品牌,扶持培育企业知识产权试点10家,提高企业创造和产业化实施能力。加强专利申请资助和授权奖励工作,提升发明专利和职务专利比重,实现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增长10%。加强知识产权强县工作,扶持知识产权强县2个。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宣传。

六项行动 提高区域创新服务能力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服务行动。推进科技创新技术研发、科技创新创业、科技资源信息共享等三大公共服务平台能力建设。加强铝加工、制糖与造纸、生物工程与制药、电子信息、生物质等一批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打造一批具有产业集群优势的科技创新基地,重点推进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特色优势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建设。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培育新增创新型企业10家。加强初创型科技企业培育,培育孵化以特色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开发与应用为主的中小科技型企业50家。加强南宁科技企业孵化基地等一批重点科技孵化器建设,推动形成投资多元化、形式多样化、专业性较强、适应各类科技创新创业需求的科技企业孵化集群。

新农村建设科技引领服务行动。重点建设5个新农村科技示范县(区)、6个新农村科技示范镇(乡)、26个新农村科技示范村。组织开展一个产业、一个基地、一个服务机构、一个龙头企业、一个新品种、一项新技术的“八个一”新农村科技试点示范活动,实现示范村农业增产10%、农民增收10%。新建设2个县(区)科技信息服务示范村,每个县(区)建立1个以上村级示范点。重点扶持建设完善5个农业专家大院、5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技术转移促进服务行动。加强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和重大技术转移项目建设,组织开展产学研结合科技项目10项。加强培育自主创新产品出口企业和促进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重点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市场竞争力强的出口型企业10家。组织100项科技创新成果参加广西科技活动周、北京“科博会”、深圳“高交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签订科技合作项目30项。推进绿城技术转移网建设,建立面向东盟的技术转移平台,重点服务技术转移联盟企业30家。

科技进步惠民富民服务行动。推广应用群众关心的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卫生健康等问题为重点的先进科技成果10项。组织开发或引进推广应用环境综合治理、生态保护建设、生态能源开发与示范建设的先进技术10项。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和远程技术培训,扶持培养一批科技种养大王和种养能手,组织农业技术培训450期,培训农民6.5万人次。

全民科技素质提升服务行动。积极创新科普形式和内容,开展科普进广场、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的“科普六进行动”活动100场次,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25场次,举办科技培训100期。建立青少年科普示范基地12个,开展优秀科普作品创作竞赛。

自主创新环境优化服务行动。修改完善《南宁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南宁市科技计划项目结题规程(试行)》,制定科技计划项目评估、科技咨询与科技计划项目评估专家管理办法等,做好“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加强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进一步抓好科技政策法规的落实,完善网上公示制度。

推荐访问:南宁 自主创新 经济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