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聚能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疫情防控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郭鹤年,享誉世界的亚洲糖王

时间:2022-10-26 15:12:02 浏览量:


打开文本图片集

郭鹤年被誉为亚洲糖王。20世纪70年代中期,他环绕着太平洋建立起香格里拉连锁酒店;80年代他进军电视业,成为香港无线电视台的最大股东;90年代他又购得了《南华早报》的控股权。从糖业、粮油、酒店、物流、房地产到传媒等领域,他创建了一个庞大的商业王国。2012年12月12日,嘉里集团董事长郭鹤年获得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2013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排名第76位。

受母启示 称雄糖界

郭鹤年的祖籍在福建省福州市盖山,1923年10月6日出生于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母亲郑格如曾受过高等教育,对郭鹤年的管教非常严格,也是对他影响一生最大的人。上世纪40年代后期,他从新山英文书院和莱佛士书院学成毕业后,便在父亲的公司里做帮手。

1947年,郭鹤年以3万多美元起家,在新加坡戏馆街租下的一座三层老店,成立了力克商务公司,经营商务、船务经纪、杂货业等。创立公司次年,父亲郭钦鉴逝世,郭鹤年返回马来西亚,在母亲郑格如的建议下,于1949年组建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股东除郑格如、郭鹤举、郭鹤年外,还有郭鹤青、郭鹤尧等堂兄弟。公司联合郭氏兄弟的资产,继承郭氏家族企业东升公司的传统业务,经营大米、面粉、豆类、食糖等,排行第三、年仅25岁的郭鹤年出任总经理。

此后,郭鹤年成立了马来西亚糖厂。1954年,郭鹤年远赴英伦进行学习和考察。除了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外,郭鹤年对期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作为世界上发展期货交易最早的国家之一,英国已经有了金属、谷物、塑胶、砂糖、羊毛等九个商品交易所。郭鹤年在期货方面的学习为他在白糖市场上迅速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

20世纪50年代末,郭鹤年孤注一掷将郭氏家族全部资金投入到制糖业。这是一个极其大胆而有风险的决定。

他的理由很简单,食品除了大米、小麦,砂糖也很重要,一两岁的孩子,哭的时候,给他一点糖,他就安静了,父母第二天也有精神去工作了。所以,这个市场永远存在。但是,将所有的鸡蛋全部放在一个篮子里,风险极大。这意味着,篮子一旦掉在地上,所有的鸡蛋都会被打破。可正如郭鹤年后来所说,做生意的人,一定要有一种胆量,每一种生意都有危险,但假若一有危险就走开,那就只能永远是穷人。他的大胆冒险成功了,成了当地数一数二的富人。

到20世纪70年代初,郭鹤年成功控制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80%的糖业市场,并通过与印尼富商林绍良合作,将业务扩展到印尼。

1973年4月,郭鹤年接到了一个神秘的电话,遇见了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时中国外经贸部的官员和华润公司的高管约他在香港见面,商量能否为缺糖的中国买30万吨糖。郭鹤年立刻意识到,这个行情一旦透露,国际市场都会被震动,糖价的涨幅也有可能会超过20%。郭鹤年答应了,当时只有巴西有这批货,为了掩人耳目,他派了两个华裔商人前往买糖,并尽可能加快速度,为掩人耳目自己则去日内瓦参加一个糖业的国际会议,同时伺机买进期货。几天后,这一行情被全世界知道,市场开始真正上涨,一开始涨价,郭鹤年就抛掉期货,这样一来,一举两得。

鼎盛时期,郭鹤年控制了国际市场上每年食糖贸易总量的1/10,被冠以“亚洲糖王”的称号,但后来他对这一说法进行了纠正,1/20或许更准确。

横跨行业 多元发展

糖业所积累的资本,成了郭鹤年下一步发展商业帝国的基础与保障。

随后,他利用在糖业所积累的资本,以“水银泻地,无孔不入”之势多元化发展,分散投资种植业、银行业、地产业、航运业、保险业、酒店业等领域。在某一具体行业如航运业,他的做法仍是围绕产业链整合展开:建立船务公司后,就建立了与之配套的船坞公司,处理船只维修,而航运业和保险业关系密切,他又设立保险公司。

上世纪70年代中期,郭鹤年将商业中心转移到香港,香港成了他巩固自己商业帝国的重要基地。在那里,嘉里集团成立,兴建香格里拉酒店,收购香港英文报《南华早报》,在入主香港无线电视后,郭鹤年真正成为跨足多行业发展的企业家。

香港作为中国内地的桥头堡,是最好的窗口,可以瞭望这个世界上最广阔市场的开放与发展。这是一个洞察先机的决定。中国的旅游业有着天然优势,然而当时住的条件太差,就成了其发展瓶颈。这是香格里拉的机会,也是郭鹤年的机会。

郭鹤年进入酒店业颇有些偶然的成分,他的三个华侨朋友在新加坡买了一块地,不知道怎么把地块运作好,就找到了郭鹤年帮忙。于是,第一家香格里拉酒店在新加坡诞生,且一鸣惊人连创佳绩,这也促使酒店快速在马来西亚、泰国、斐济、韩国、菲律宾等地兴起。其分别在各国首都及大城市建立据点,并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酒店集团。如今,郭鹤年所创立的香格里拉酒店集团,已成为国际著名的五星级酒店经营者。酒店业成为了郭鹤年继糖业以后又一成功投资。

时至今日,郭鹤年的商业王国不但横跨整个亚洲,而且扩展到巴黎、圣地亚哥、温哥华、智利等地。以郭鹤年为首的郭氏家族在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中国香港等五地对丰益国际、马来西亚国际船务、南华早报集团、香格里拉等10多家上市公司中拥有控股权或投资。

郭鹤年能在国际商场叱咤风云,除了过人的商业智慧、胆识及眼光外,出色的交际手腕,广结政商界精英,适时引入策略性商业伙伴也是他成功的要素。如与马来西亚前总理拉扎克、侯赛因·奥恩、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等政要保持良好的关系,携手东南亚航运家曹文锦进军航运业,携手印尼商业巨人林绍良进军印尼市场,结盟ADM、中粮进军中国市场等。这些都是他能在商界中驰骋的有力保障。

抓住时机 投资中国

郭鹤年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我的心分成两瓣,一瓣是爱我生长的国家,一瓣是爱我父母生长的家乡。”上世纪60年代,他将投资重点转向了中国。

郭鹤年与中国内地的第一次正面交往始于一场白糖贸易战。此后,中国方面通过在香港的商业机构与郭鹤年合作经营食糖生意,并且委任他作为中国相机、颜料以及电冰箱在马来西亚的总代理。

1983年,郭鹤年与北京四季青公社、五矿进出口总公司在北京海淀区建起了中国内地的首家香格里拉酒店——北京香格里拉。1985年,郭鹤年斥资5.3亿美元与经贸部在北京合资兴建“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上世纪80年代末期,绝大多数外资因政治因素放缓投资中国,郭鹤年反其道而行,在中国投下数以十亿计的巨资,成为马来西亚企业进军中国的开路先锋。

作为内地改革开放政策最积极的支持者和回应者以及最早投资中国的外商之一,在邓小平代表中国政府最后一次正式对外会见中,郭鹤年成为了重要的主角。邓小平与他握手拍照,感谢他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贡献,并就实现祖国统一、中华民族振兴等问题,进行了推心置腹的交谈。这一次的谈话最后被收录在《邓小平文选》中,邓小平与海外侨胞的单独谈话被收入文选的并不多见。

当然,庞大的中国市场也给予了郭鹤年丰厚的回报。目前,香格里拉酒店已在全球24个国家开业近百家,其中,在中国在建的和现有的香格里拉酒店就有50多家,全球一半的香格里拉酒店将散布于中国的旅游和商务繁华城市。与此同时,做粮油起家的郭氏家族也将目光盯紧了国内的粮油市场。1991年,郭氏集团在内地投资的第一家油厂南海油脂企业正式落成。他确信,几十年后,中国一定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也拥有一个同样庞大的粮食市场,他认为,应该在中国建立世界上最先进、最大规模的工厂。事实上,他也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在20年后,郭氏集团终于成就了中国粮油市场上的一个巨无霸。益海嘉里集团在全国的40多个地方,建了170多家工厂,年营业额达100多亿美元。仅以食用油为例,“金龙鱼”、“香满园”、“元宝”、“胡姬花”等16个品牌均为丰益国际旗下的食用油品牌,占据了中国绝大部分的食用油市场。

郭鹤年相信人人都有好运气。当然,运气不可能是一切,“肯定90%以上要靠自己的勤奋和智慧”。他勉励年轻人,世界上只要一天有太阳、有氧气、有人类,永远都有生意的机会。“但是时代变了,你要跟着时代变,不能到了22世纪你还是21世纪的头脑。”

郭鹤年这样总结了自己的成功之道:得到相当的教育,能读、能听、能算;多交朋友,但要学会分好的朋友和不好的朋友;私生活形成很好的规律,早睡、早起,每天要比竞争者多干几个小时。

晚年的郭鹤年是公益事业的积极倡导者。2005年1月,郭鹤年通过其嘉里粮油(中国)公司,向主持“希望工程”的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捐赠5000万元;从2005年起,一连5年为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子女每人每学年提供600元至900元的助学金,帮助他们完成学业。郭鹤年给基金会的信中写道:“我经常说,人生在世,有两件事要做的,首先要刻苦工作,努力奋斗,安排家庭的生活。同时,也要帮助一些在教育上有需要的人们。这样社会才会和谐、稳定和进步。”

郭鹤年希望子女多做一点好事情,用慈爱的心照顾底层的职工。他在遗嘱里给子女们都留了笔钱。“但是不多,假如要天天到澳门赌场,喝最好的拉菲,吃最好的鱼翅,这些钱当然不够。假如他们会做好人,够用。”他为子女树立了人生的榜样,也为他们的人生路上树立了指路明灯。

历程评述:

郭鹤年的名字不仅在东南亚家喻户晓,而且已成为财富和成功的代名词。作为马来西亚土生土长的企业家,他为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也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敬。作为祖籍在中国的爱华商人,他是践行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先行者和受益者。他的商业帝国不是一日建成的,这是60多年创业经历的堆砌和积累。

推荐访问:亚洲 享誉 世界 郭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