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聚能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疫情防控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高等学校教务管理任务分析

时间:2022-10-26 10:36:02 浏览量:

摘要:本文依据相关文献资料,在对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进行梳理和对我国高等学校教务处目前所承担的管理任务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和核心任务,根据教育管理理论,论述了高等学校教务管理的事实活动层面的要素和价值活动层面的要素。

关键词:教务管理;基本任务;事实要素;价值要素

高等学校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理论与方法,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对学校教育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监督、评价,引导和激励组织成员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一种学校管理活动。高等学校教务管理水平是高等学校教育质量重要决定因素之一。提高高等学校教务管理工作水平,必须明确其基本任务,把握其要素。

一、高等学校教务管理的基本任务

对于高等学校教务管理任务的澄清,我们采取了两种途径:一是通过相关文献资料、政策文本的规定予以总结;二是通过问卷调查,实际了解高等学校教务管理承担着怎样的任务。综合对照两种途径所得出的结论,以期形成关于高等学校教务管理任务的一个比较完善的论断。就笔者所及的文献资料和政策文本对于高等学校教务管理的任务并没有直接论述,只有对于教学管理任务和教务处职责的规定,这可能源于人们对教务管理与教学管理缺乏必要的区分,将它们视为同一概念之故。《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对教学管理任务的界定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1)组织师生学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令,端正教学思想,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2)正确处理教学与其他工作的关系,贯彻学校以教学为主的原则;(3)制订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并确保贯彻实施,以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4)协调师生关系,发挥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5)科学地利用、改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完成各项教育任务。在要点中指出教学管理的具体完成的工作有六个方面:(1)按照国家规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制订和实施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2)建立和健全教学管理系统;(3)加强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管理;(4)深入教学第一线,检查教学质量,研究教学管理规律,总结交流深化教学改革经验,解决影响提高教学质量的各种问题。(5)拟定多层次、多类型的教学质量评估指标。(6)进行教务行政管理工作。《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还对高等学校教务处的职责进行了界定:根据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有关教学工作指导文件的规定,从本校教育任务和培养目标出发,制订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和有关教学的规章制度;制订学校有关教育事业发展、专业设置、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措施;组织制订或修订全校各系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并组织检查教学计划的执行和完成情况;全面安排与教学有关的各种活动;检查教学质量,对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提出质量标准;配合学校有关部门负责教师的培训与提高工作;组织学校教材、讲义及教学资料的编写、审查、交流及印刷、订购、供应工作;负责制订开课计划、编班、排课程表、考勤、考核统计等工作;组织招收新生的工作;建立、管理学生的总名册、学籍档案、教师的教学档案等,管理各种有关教学的统计资料、考核与考勤的统计、各种教学工作计划及总结报表、教学改革方案及总结等;负责日常行政工作。中国在有些中学亦设有教务处,具体负责学校的教务行政工作。两相对比,相关文献资料和政策文本对于教务处职责的界定和对教学管理任务的界定基本上是相同的。教学管理只是教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并不是全部,教学管理的任务也是教务管理的任务,如果用教学管理的任务来界定教务管理的任务肯定是不够完善的。为更完善地界定教务管理的任务,我们问卷调查了解当前高等学校教务处实际执行者的管理任务以及高等学校教务管理者认为教务管理应该承担的职责。笔者对全国60所“211工程”建设学校和几所地方重点师范大学的教务处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主要针对高等学校教务管理的职责,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教学管理组织系统、教学基本建设、教学研究等六个方面目前实际分工情况和应然分工进行调查,调查统计结果见下表。从统计结果(见表1-1)中可以看出,所调查的我国60所高等学校的教务处目前工作职责基本上是相同的,教务管理者对目前的分工也是赞同的。调查显示六个基本方面及其具体项目与《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中规定的教学管理任务也是基本对应的。而不对应的几个项目如招生过程管理、师资队伍建设、院系教学管理人员配备和社会实践教学的管理,目前由教务处负责或参与该项工作的学校也比较少,有一些教务处负责人认为这些项目的管理上应该由教务处负责或参与。

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教务处所负责的工作主要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所规定的教学管理的任务。但要说明的一点是,要点中所规定的教学计划管理任务,目前在我国高等学校教务处工作职责中已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将文献资料与实际调查的结果综合起来考虑,同时参照前文描绘的高等学校教务管理活动要素,我们认为高等学校教务管理任务主要包括高等学校教育业务管理和高等学校教育事务管理两个大的方面,两个方面的具体工作见图1-1。

二、高等学校教务管理的核心任务

1998年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会议主文件《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首次提出了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模式等概念,随后在教育界上述概念经常见诸于各种报刊文章和报告,并出现了人才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等概念。在这些概念中,“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研究过程中运用最多的一个概念。在一段时间内,人们对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片面性的理解,在使用“培养模式”一词时,有时单指专业设置,有时单指教学方式,有时单指课程体系,有时兼而有之,有时又是教学模式的同义词。事实上,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由诸多相关要素构成的完整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含培养规格)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们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定的风格或特征,具有明显的系统性与范型性”。周远清的解释更为明了:“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它决定着高等学校所培养人才的根本特征,集中体现了高等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的诸要素包括:导向性要素(培养目标)、实质性要素(课程体系)、凭借性要素(教学方法)、组织性要素(教学形式)、调控与制约性要素(教育教学的运行机制)、补充性要素(一些非教学培养途径)等。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序系统。也就是说,每种人才培养模式都有特定的指向目标、特定的组合形式、操作原理和运作方式。参照我们在教务管理与教学管理之间所做出的区分,可以看到培养模式应该属于教务管理活动的对象,而不仅仅是教学管理活动的对象。换言之,构建、形成、实施、修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活动都属于高等学校教务管理活动的范畴,人才培养的管理是高等学校教务管理的核心任务。因此,后文在进行国际比较的时候,对于各发达国家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介绍与评析,也属于对这些国家高等学校教务管理的介绍与评析。

三、高等学校教务管理的要素

正如孙绵涛教授指出的,教育管理活动的要素涉及到事实层面,也涉及到价值层面。这就是说,人们在分析教育管理活动要素时,既要看到事实活动层面的要素,也要看到价值活动层面的要素。因为事实活动层面的要素总是与价值活动层面的要素联系在一起的。从这两个层面来分析教育管理活动的要素,才有可能对教育管理活动要素的分析全面而系统。高等学校教务管理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管理活动,我们分析它的活动要素时,也应该既看到事实活动层面的要素,也看到价值活动层面的要素。高等学校教务管理活动的事实活动层面的要素是指与教务管理实践活动直接有关的、教务管理活动中所客观存在的那些要素。它包括高等学校教育业务管理、高等学校教育事务管理、高等学校教务管理机制、高等学校教务管理体制等要素。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业务管理包括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保障体系、人才培养支撑体系、运作与变革等。人才培养保障体系包括教学质量检查(包括开学前、期中、期末教学检查)、教学监督指导及教学信息反馈和教学质量评价(包括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测评和学校教学工作评价内容)。人才培养支撑体系包括教学基本建设、教学研究立项和成果管理以及大学文化建设等三个方面的工作。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事务管理包括教学基本条件管理、日常教学管理(每学年校历制订、每学期的课表和考试安排表的编排)、教师工作管理以及教务服务机构管理等。高等学校所有的教务管理活动都是教务管理机构负责进行的,维持教务管理机构的正常运转必须建立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高等学校教务管理机构与高等学校教务管理规范的结合体或统一体就是高等学校教务管理体制。高等学校教务管理机制则是协调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运行方式。高等学校教务管理活动的价值活动层面的要素是指人们以自己的价值观对高等学校教务管理活动进行认识,并对这些认识进行理论概括所形成的那些管理理念性的要素。高等学校教务管理价值活动层面的要素主要包括高等学校教务管理理念、高等学校教务管理目标和高等学校教务管理效能三个方面。

综上所述,我们将高等学校教务管理活动的要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1-1所示。我们认为这样划分高等学校教务管理的要素是正确的。因为,一方面教育业务管理和教育事务管理包括了高等学校教务管理的方方面面的主要任务;另一方面各要素之间有着科学严密的逻辑关系。高等学校教务管理必须有管理理念做先导,管理工作始于目标也终于目标,管理效能是实现管理目标的保障,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标志着管理效能的高低。高等学校的教务管理目标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通过教育业务管理来实现,教育事务管理对教育业务管理起服务和支撑作用,教育业务管理和教育业务之间都要用到教务管理体制和机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龚怡祖.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3]修朋月,张宝歌.新世纪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4).

[4]杨杏芳.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J].高等教育研究,1998,(6).

[5]孙绵涛.教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推荐访问:高等学校 教务管理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