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类收藏品在日常百姓的生活中越来越常见,“把玩”这个词的出镜率急速攀升,玩字画的、玩瓷器的,玩玉器的、玩水晶的,玩木雕的,只要是你能想到的门类,都有人前仆后继,就连小小的核桃都有能标出十几万高价的。
作为喜欢摄影的人,作为专业的摄影媒体,在“盛世收藏”的舆论氛围中,我们自然而然地产生一个疑问:中国的相机收藏家和收藏市场在哪里?
摄影发烧友中有一类人属于纯器材控,他们对摄影技术与拍照片并不十分感兴趣,却对器材发展历史和各类相机特性,以及相机及附件的更新换代十分关注。而专业摄影师中也不乏对器材着迷的,经常“放毒”者也大有人在。可以说,仅将相机作为机器对喜欢摄影的人来说就非常有吸引力。最近几年,与数码相机价格下行的趋势相反,二手胶片器材的价格在市场中不断攀升,即使是国产相机,某些纪念款价格也上升不少。从这些现象来看,似乎相机收藏市场是理应存在并持续升温的。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受访的很多相机大户并不承认国内存在相机收藏市场,做相机专场拍卖会的公司越来越少,北京摄影器材城的胶片机交易量一直在下降,网络交易也大多集中在eBay等少数国外网站,没有广泛而持续的购买力。将相机作为收藏品,仍然没有进入大众的视野。其实,如果我们在街上随便走一圈。也差不多能看出来,珠宝玉器商店到处都是,古玩字画赝品随处可见,而经营二手摄影器材的商铺却只集中于少数片区。虽然拥有相机和使用相机的人越来越多,收集或收藏相机的人却不见规模增长。因此,相对而言,相机及其附件还是小众的把玩对象。
同时,也有人并不认为可以将相机作为收藏品,摄影器材是拿来用的,而非摆设,经典相机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其具有较高的成像质量和良好的操控性。
本期专题关注相机收藏,却又不局限于相机收藏,力图为广大读者提供尽量丰富的观点和知识。在这期专题中露面的人物,有知名摄影师,有器材商人,有收藏相机的名人,也有研究相机的专家。相机对他们来说。是工具,是挚爱,是记忆,是情感寄托,是研究对象。如果你也把玩相机,定有很多感同身受的故事,如果你对相机并不是很了解,他们的故事会让你知道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