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聚能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疫情防控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一个人的社会

时间:2022-10-24 08:06:03 浏览量:

从一个词开始:自组织(Self-organizing Theory)。

它可以从白蚁说起。白蚁是一种微小但臭名昭著的低级动物,它们的啃食会让巨大的树木倾倒,让宏大的建筑物坍塌。然而,它们也具备惊人的建造能力。白蚁的巢穴相比白蚁的体型,是比人类的摩天大楼还要雄伟的建筑。它不仅外观宏大,结构也十分复杂,有螺旋式的道路,有空气调节功能,还有精美的蚁后宫室。

科学家们发现,设计这样一个复杂的建筑,白蚁群里却没有一个天才的设计师,也没有优秀的施工指挥,甚至没有一只蚁在蚁群中来回传递消息。它们就用自己针尖那么大的大脑,通过自发的组织行为,在一片混沌中完成了这样一个复杂精密的工程。

更令人吃惊的是,在海洋中游弋的鱼群,长途飞翔的鸟群,甚至到处出没的蝗虫群,当面对生存环境的变动时,动物群体大都具备这样的自组织行为。

1977年比利时物理学家、化学家伊里亚·普里高津因提出耗散结构理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这个理论的基本思想是:有序的组织可以通过一个“自组织”的过程从无序和混沌中“自发地”产生出来。普里高津教授坚定地认为,混沌与耗散结构代表了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律。托夫勒对这些思想的评价是“可能代表了下一次科学革命”。

如今,“下一次革命”已经迈进了我们的生活。今年7月1日,一则技术新闻被广泛传播——《未来,你可能就不再需要流量了》。一家叫 Open Garden 的公司2012年发布了免费安卓应用Open Garden 及 FireChat,使用它们,我们的智能手机就能够成为一个网络热点,只要你的70米半径之内有其他人也安装这个应用,人们不需要wifi 或者数据流量也能联网聊天。在过去两年里,已经有500万人下载了这家公司的应用。想象一下,即使没有XX移动,即使没有充值,只要有足够多的人在使用这项技术,在近在眼前的未来,“人们可以建立他们自己的互联网。” 这可能是通讯历史上最具有想象力的变革了,但它的出现是基于移动自组织网络概念。

“自组织”理论提出30多年,它的实践已从技术革命蔓延为一场社会革新,从西方行至东方。首先在青年公益社群中被使用。

在艺术界,我们捕捉到了今年6月刚刚结束的《自助餐》艺术计划。它出自一个独立策展人异想天开的一闪念。没有资金,没有展览空间,没有操作班底,但是以自组织这样的形式,滚动出一个时长3个月,涉及31个艺术工作室,遍布全北京的大型艺术活动。

再放眼到整个文化界,我们惊奇的发现,在中国这样一个没有完成完整工业化进程的国度中,残存着农业社会小农气质,在韩寒、高晓松、罗永浩等等成功者身上都保留着动物一样天然的活力。没有依靠严密的社会体制、细致的公司管理,他们从个人特性出发,以一个人的力量为触发点,在看似无序的资源中完成了品牌建设。

我们无意评价这种尝试最终是否能够获得所谓成功。仅仅是想把这种尝试的过程尽量记录、还原,呈现给更多人看:从一次创作、一个工作室、一本书、一次旅游直到打造一个品牌、建构一个社会。一个人可以发挥多大的力量?

现代社会为了高效发展,却将人压缩成了零件。人不再完整,而是残缺。人有了专长,也有了职业,在社会机器中有了位置。在其他环节的配合下,他是无所不能的大机器的一部分。然而一旦离开这个位置,他就什么也不是。

一个完整的人,可以在自己身边建立起一个微型的社会。无数个完整的人,把无数个微型社会连接成巨型的网。组织一个小小的聚会、一个小小的展览、一件临时合作的生意、一个小小的朋友圈子……每个人都可以这样做,发动身边的人,相互协作,各尽所能。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带来的便利,用便宜的桌面印刷技术(快印店)做海报,用多功能的手机拍照、纪录……不会的可以问朋友、问维基百科,可以众筹……每个人都开始这样做的时候,就不再有垄断和权力等级。

像韩寒、高晓松这样的个人英雄,在高效的资本链条中,保持小,保持灵活,也就保持了最低限度的自由。他们把自己当成品牌来经营,但并不和大公司签约,出让全部的权益。这就像用原始社会留下来的最后一件武器——身体,来加入超级现代的机械社会。这已经不是肉体的身体,而是身体的象征。身体的精神。不是加入现有的社会机器,而是用身体作为节点,连接起一个小型的机器,在庞然大物之间游走。和经典的偶像制造业、流行文化产业相比,这机器小得像是游戏。

但认真你就输了,这的确只是一场游戏。

推荐访问: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