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文化特色对城市中环境陶艺的内涵起到影响作用,环境陶艺以自身的形式语言传达出城市的历史文脉,时代精神和市民风情。
关键词:环境陶艺;历史文脉;时代精神;市民风情
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
环境陶艺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经济的产物,是反映人们城市文化归属感的载体之一。城市文化特色广义上来说也是城市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体现,是经过历史的积淀而形成的深沉的城市性格和气质。在当前影响和决定一个城市或地区综合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因素很多,但文化是城市之魂,文化特色更是关键。城市文化特色对城市中的环境陶艺设计起着某种程度上的规范和影响作用;环境陶艺作为一种文化载体,释放文化能量,镌刻城市历史、记录城市传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物质、精神和文化特征。
1、历史文脉是环境陶艺体现城市文化的最基本特征
历史文脉是一种延续和积累的历史过程,是用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支撑起来的城市个性和气质,具体可以表现为城市历史、民族历史和区域历史文化的综合。城市历史文脉也反映着一个城市民众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伦理观念、国民品格等属于深层结构的东西,反映着特定的人际关系和价值体系,反映着文化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环境陶艺设计植根于具体的城市文化环境中,对传统的继承和扬弃是必须要考虑的内容。
环境陶艺往往可以通过特定城市的特定历史文化来体现城市文化特色。首先,城市历史内容直接和直观地体现于环境陶艺作品。历史文化对环境陶艺设计所起的影响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很多体现历史文化的环境陶艺作品,点缀着城市环境,对城市风貌及特色的形成起着重大辅助作用。此类环境陶艺设计往往是通过截取历史的一个点或面来呈现出有关城市历史、区域等方面特征。唐小禾、程犁创作的《楚乐》是以楚文化题材为背景的环境陶艺壁画,通过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和乐器编钟来体现一个历史生活场景。城市历史文化对环境陶艺的影响可以通过此类具体生动的画面体现出来,成为城市文化特色最基本的一种表达方法。其次,城市历史文化符号在环境陶艺中的体现。城市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会积淀成一些公众所认同的符号。同时,设计师也可以通过对城市历史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设计出具有历史文化特征的符号。环境陶艺可以通过这些富有城市历史、民族和区域特色的意象性符号、标志、色彩等,以巧妙的形式来记载、提示、纪念或反映历史信息。日本横滨的步行道公园中的环境陶艺,利用几十种有历史代表性的图案,铺砌于步行道或镶嵌于墙壁中,给当地居民以历史的回忆和乡土的教育,并向游人展现了城市发展的历史。历史文脉是历经千百年的积累而形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文化的价值将会随着新的文化内涵的积聚而丰富起来。所以艺术家和设计师要善于理解这种深厚的城市文化特色,将其加以消化,成为得到市民理解和认可的城市文化表述语言。
2、时代精神是环境陶艺表现城市文化特色的亮点
历史特征与时代精神的辨证关系是环境陶艺设计时所必须考虑到的因素。任何一种民族的历史文化特征总要淋漓尽致的体现在那个时代的城市环境中。城市文化特色总是在继承中变革,在变革中延续和成长。新旧文化现实而合理的在城市环境中共存与发展,形成城市环境艺术的时空连续性,使历史与未来相结合。不同的时代环境反映着文化发展、社会变革和人文精神,环境陶艺要体现城市文化特色,还需要对东西方传统的、现代的文化做深层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把握现今时代人们的需求和审美方向,设计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在当代艺术的大环境下,新的审美观念蜂拥而至,传统美学体系处于冲击和碰撞过程中,艺术价值的尺度似乎更难把握。多元化的设计观念和形式已是环境陶艺设计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多种流派和风格共同存在如同架上陶艺已成为必然。但是这些风格、流派并非毫无条件,毫无联系的,其中必定蕴藏着一种潜在的、最具生命力的、主流的东西,这就是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支配着多元化的发展方向。梁思成认为“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这要求设计者能够将传统与现代的观念构想有机结合并努力体察作品在现实中对人们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奥勒·利斯勒罗的很多作品就善于用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陶艺语言,体现出一种时代精神和气息。他的作品如佛山的《华夏之门》、挪威国家最高法院的《法律之门》等作品,采用如丝网印刷和喷涂及文字书写等多种方式,辅以计算机成像技术,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很多优秀的建筑及公共艺术作品,总是能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进一步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新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环境陶艺可以通过材料、技术、观念和形式等诸方面的设计,展现出时代风貌和人文精神,成为特定时代的见证者。
3、城市故事是环境陶艺体现城市文化特色的常用题材
城市故事是人们传诵广泛的内容和题材,在环境陶艺的设计中有助于人们迅速而深刻的铭记城市的文化特征。根据环境记忆心理学研究,人对环境的印象和记忆分为三个层次:物、场、事。人们的记忆内容首先是在环境中发生过什么事情,其次是发生在哪里,即环境的场所,最后才会回忆环境的外观和细节。由此可见发掘和表现城市故事对于体现城市文化特色的意义。城市故事是一个城市带有人文色彩的历史,它更多的具有艺术色彩和想象力。城市故事包括民间传说、戏剧诗歌、神话典故、宗教文化,都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流传下来的反映城市历史的人和事。它所赋予城市的是带有生命力的历史,是城市个性的源泉,是一个城市带有生命特征的比喻。广州的石雕《五羊》、阿姆斯特丹的雕塑《美人鱼》,可以说就是两座城市的形象代言,这是从城市的个性化塑造和特定的历史时间阶段中所截取的公共形象,体现了人们对这两个城市故事深刻和固定的理解。
城市故事的“叙事”离不开“写人”,环境陶艺可以通过突出具体人物形象达到“叙事”效果,加深人们对城市历史和生活的理解。场景化的人物形象及故事可以借助环境陶艺壁画使城市文化特色得到广泛的传播。比如首尔的《班次图》,作为首尔市区清溪川复原事业中的一个环节,这幅位于钟路区贯铁洞朝兴银行总行和三日大厦中间的中心街道的陶瓷壁画,是取材于朝鲜时代著名画家金弘道作品,讲述的是正祖从水原华城起身出巡的故事,这幅号称目前属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陶瓷壁画成为首尔的一个文化特色景点。
4、市民风情和社会理想在环境陶艺中的反映
一个城市的风土人情也是精神面貌的体现,是对城市内在品质的反映,可以通过城市的风俗习惯、节日庆典、生活场景等方面表现出来。社会理想是一个城市对现在的认识和未来的展望,体现出城市生机勃发的精神面貌。用环境陶艺来体现市民风情和社会理想,往往更注重画面的表现性。
市民风情通过与历史文化和时代特征相融合的生活细节和场面体现出来,往往会带给观众比较直接的感受。设计师就要抓住城市居民的某个方面的整体风范加以表现。如1952年马克斯·林内为德国财政部大厅设计的大型陶瓷壁画,表现了形形色色的城市居民风貌,是对市民风情的勾画。环境陶艺从审美上是满足人们精神、情感、心理上的需要,对市民风情的刻画可以直接与这种需要相呼应。
环境陶艺对社会理想的传达,要考虑到市民生活和社会状态,去体现更广泛的社会意义和使命感,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和愿望。环境陶艺中社会理想往往是以更加多样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日本近几十年来的大量城市陶壁,用丰富的形式语言和画面效果来表现社会理想。冈本太郎为东京旧市政厅设计的作品《日之壁》和《月之壁》中,日和月所意味的光明是比较直接的市民理想的表达。此后的一大批优秀的日本陶壁作品涌现出来,所反映出的城市理想对于日本城市文化建设起到了有益的作用。日本民族对陶瓷这一材料有着特殊的偏好,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称颂,在陶瓷材料与作品的融合中得到更深层意义上的升华。
因此,环境陶艺设计应当考虑城市文化特色的丰富内容,不但要协调周围环境,更要突出这个城市或特定社区的特色,以唤起当地居民的归属感,丰富城市文化特色。虽然,并非所有的城市都需要借助于环境陶艺来彰显其特色,但陶瓷具有某种独特的文化属性和艺术魅力。环境陶艺作为公共艺术的一种手段,以其独特的材料和形式语言传达着城市文化的内涵。
(责任编辑:楚小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