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聚能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疫情防控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内贾德:虎气与猴气的统一

时间:2022-10-23 15:12:02 浏览量:

人不可貌相。从外表看,内贾德其貌不扬,像极了邻家阿叔。但是,在简约的外表下,身为理工科博士的他实则精明强干、才高八斗,是十足的“锈”外慧中。在历次国际问题,尤其是核问题的斗法中,内贾德经常把决不刹车的虎气与灵活变道的猴气充分结合起来,保持一种分寸感,既保证了国家核能力的不断提高,又避免了与美、以等国的迎头相撞,从而确保了政权体制的稳定性。

然而,伊核问题一直没有解决。2011年11月8日,在美、欧、以压力之下,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发布了一份迄今最为详细的有关伊核项目的报告,明确指出伊朗有涉嫌发展核武器的行为。

报告的证据并不过硬,俄罗斯等国也批评报告可能扼杀了用对话方式和外交途径解决问题的可能,但是,报告明显的倾向性,加之此前英、美、以等国的战争叫嚣,让内贾德与伊朗再次处于风暴眼中。他能带领国家再次化险为夷,充分展现自己作为精明政治家的外交能力吗?

“内贾德化”的伊核问题

内贾德毕业于伊朗科学与科技大学。繁琐的数据推演不仅没有局限他的视野与格局,反而使他富于逻辑性和说服能力。此公雄辩滔滔,善于和媒体打交道,多数与伊朗核政策有关的发言都是由他完成,以至于提到伊核问题,人们必然会联想到内贾德。但实际上,在伊朗,直接负责核政策的,不是总统办公室,而是国家最高安全委员会,该委员会直接向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负责。内贾德的喧宾夺主甚至让哈梅内伊也感觉不爽,他曾批评内贾德把核问题搞得太个人化了。

内贾德的反美情绪由来已久,早在少年时,仇恨的种子就已在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当初,在美国直接支配的巴列维的统治下:伊朗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民众对美国的憎恨感很强。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曾直言不讳地说:“艾森豪威尔政府认为策划伊朗政变是出于战略考虑,但实际上适得其反。我完全理解为什么直到今天伊朗人仍然强烈反对美国!” ’

在自己的博客中,内贾德曾表示:“我出生在德黑兰附近的一个小镇。那是外国军队入侵伊朗后的第15个年头。”内贾德的父亲靠打铁为生,最高学历是小学。虽然没有助学贷款,但依靠站柜台卖小吃,内贾德完成了学业。艰苦的生活让他不断加深了对美国的敌对。在德黑兰上大学时,“我参加了伊斯兰革命,反对美英支持下唯利是图的傀儡政府”。然而,屁股决定脑袋,作为伊朗的二号当家人,内贾德在伊核问题的斗争中,把勇敢反美的虎气与机智灵活的猴气结合在一起,让美国即使恼火也不能立即下手。

2005年6月当选伊朗总统后,鉴于哈梅内伊对发展民用核能的支持态度,内贾德一直强调伊朗拥有发展民用核技术的权利,并反复声明:伊朗核技术是出于和平目的,制造核弹是非法的且与其宗教信仰不符,不是伊朗政府的目标。这种说法也反映了哈梅内伊的态度。哈梅内伊曾以大阿亚图拉的身份发布过一条法特瓦(穆斯林宗教领袖的敕令),称伊斯兰教治下严禁生产、储存及使用核武器。在2005年8月维也纳举行国际原子能机构会议时,此敕令在伊朗政府的官方声明中得到了完整陈述。

多年来,伊朗的这种基调都没有什么变化。但是,本来是中规中矩的官方态度与枯燥刻板的政策宣示,经过内贾德富于个人色彩的雄辩口才包装后,每一次表态都变得引人注目,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

2006年1月,在德黑兰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内贾德说:有文化、讲逻辑的文明国家不需要核武器,而寻求核武器的是那些希望用武力解决所有问题的国家。2006年4月13日,他又对自家的伊朗通讯社表示,伊朗的核技术不会对任何一方构成威胁,因为伊朗追求和平与稳定,不会对任何人造成非正义;同时伊朗也不会屈服于任何非正义——只要美国对伊朗采取敌视态度,伊朗就不会也没有必要改善与美国的关系。在2008年的一个访谈中,内贾德表示,绞尽脑汁寻求核武器的国家在政治上不能算进步,拥有并不断更新核武器的国家就更是落伍。2008年2月,内贾德在誓言不会从和平利用核能的计划后退时,煞有介事地告诉媒体,伊朗目前已经找到了至少16种和平利用核能的途径。

在2009年的一个访谈中,当NBC的主持人安·柯里问他:伊朗未来是否排除拥有核弹的可能?他回答:我们不需要核武器。柯里反问:那么,我是不是可以认为,你的回答是“不”?内贾德重复了他的答案,并说“没有这些武器,我们也完全能够保卫自己”。柯里警告内贾德:人们会认为你没有说不。内贾德回应说:女士,您大可自取所需。

一贯强硬的内贾德在2009年5月伊朗成功试射远程导弹后,又给欢呼的人群添了一把火:远程导弹与核计划相结合,向西方传递了一个明显信号一牌在伊朗手中。这样的表态难免授人以柄。实际上,美国与以色列谴责伊朗的口实就是它正千方百计获取核武器并发展远距离打击能力。同时,美、以也指责内贾德公然违背IAEA的决议,禁止联合国调查人员自由参观伊朗核设施,拒绝审视其设计方案的要求。

当然,这并非说内贾德只有虎气,一味蛮干、不知妥协,实际上,他更像灵猴一样知所进退。2009年10月,针对伊朗核计划,美、法、俄联合弄了个联合国决议草案,希望在伊朗对核反应堆的需求与那些怀疑其在秘密发展核武器的人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10月29日,在电视直播中,内贾德在重申核主权寸步不让之后,口气一转,表示愿意合作。

同时,他否认大屠杀存在,他叫嚣要抹掉以色列,他抨击美国的双重标准,他利用石油结交哥们儿等做法,不仅转移了西方的注意力,还缓解了压力。结果,几年下来,三个安理会决议和两轮制裁,都没能制止伊朗安装和测试数千台用于铀浓缩的离心机。

然而,内贾德的雄辩滔滔改变不了伊朗与西方互不信任的现实,美国总会在需要的时候拿出核问题来敲打伊朗。

美以担忧伊朗浑水摸鱼

年末将至,“阿拉伯之春”仍然尘埃未定。雾锁谜局,各国得失尚难清算。但是,为了避免他国尤其是敌对国家获利更多,国际博弈正方兴未艾。祭出核问题,实际是美国希望牵制并削弱伊朗精力,避免其从中渔利。

为了站在“历史正确一方”,2011年初,奥巴马政府向穆巴拉克表态,美国不会接受埃及对示威者进行暴力镇压,结果穆氏政权跨台,民主风暴在整个地区蔓延。不过,一系列的政权更迭可能并没有给美国带来更大的好处。因为,这次阿拉伯世界倒下的,是被视为中东温和势力的亲西方政权。随之而起的一些政府,它们对美国不那么顺从,同时对伊朗也不那么敌视——一直以来,据维基解密透露,海湾地区各酋长国家把伊朗视为比以色列更大的威胁。现在,在实际工作中,不少美国官员都表示,他们不知道在埃及等国该与谁打交道。

在此形势下,伊朗开始冒泡。

2011年2月20日,伊朗军舰32年来首次穿越苏伊士运河,前往叙利亚。在此次事件中,埃及方面的表态曾前后不一,反映了它的犹豫与矛盾:若拒绝,会得罪伊朗;不拒绝,可以色列与美国早已对此“公然挑衅”表示不会“袖手旁观”。百般纠结之后,埃及最终选择同意。这表明,埃及现政权不得不顾及国内民众的情绪,不可能像穆巴拉克时代那样与以色列和美国走得“太近”。

这触动了以色列一直紧绷的神经。实际上,数千年而下,两个远隔三千里大漠黄沙的国家就恩怨不断。从2500年前波斯帝国解放“巴比伦之囚”帮助以色列建国,到巴列维王朝时期伊朗与以色列亲密的准同盟关系,两国一直惺惺相惜。然而,1979年1月,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巴列维流亡国外,宗教领袖霍梅尼回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共和国。霍梅尼认为以色列政权是伊斯兰世界心脏的毒瘤,如不铲除,后患无穷。这种意识形态上的敌对让两国关系彻底逆转、冰冻三尺。

伊朗核计划更让以色列与伊朗的关系雪上加霜。2005年,作为伊朗强硬保守派的内贾德当选总统。内贾德上台不久就语出惊人,声称要把以色列从地球上抹去。以色列则以牙还牙要求联合国开除伊朗,并威胁要对伊朗核设施进行军事打击。内贾德还对二战期间对犹太人的大屠杀的真实性表示质疑,而以色列则指责内贾德犯了反人类罪,双方你来我往,口水滔滔。这些突兀之语并非因为内贾德偏激或固执。实际上,聪慧如内贾德,之所以屡发极端言论,如前所述,一为转移阿拉伯世界对伊朗核计划的担心,二为借反以言论凝聚国内共识,获得保守派的政治支持。

以色列一向眼里不糅沙子。鉴于伊朗军舰到叙利亚是对以色列安全的威胁,以色列高官发飙了:内塔尼亚胡称,伊朗正在利用这一地区的不稳定局势,以色列将严重关注伊朗动向;以色列外交部长利伯曼也指责伊朗军舰经由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是挑衅行为。作为以色列的后台,美国则表示不能让伊朗为所欲为。

更严厉的对伊制裁?

海湾地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产油区,也是地缘政治中最关键的节点之一,美国对此非常重视。1953年8月,面对伊朗国内如火如荼的反帝运动,美国中央情报局亲自出面,策划颠覆了伊朗政府,扶植对美国感激涕零的巴列维国王执掌伊朗。在此后的26年里,巴列维国王一直是美国在中东最坚定的盟友,伊朗成了美国在冷战中对付苏联的前沿阵地。1980年1月,面对苏联对阿富汗的入侵,卡特总统宣布了被后世称为“卡特主义”的美国战略构想:外部势力攫取控制波斯湾地区的任何企图,都将被看做是对美国根本利益的进攻。对于这种进攻,美国将使用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任何必要手段,予以击退。而此处的“外部势力”可以解读为敌对势力、不听话国家,比如1990年的伊拉克和1979年以后的伊朗。

然而,要让伊朗俯首帖耳,小打小闹根本于事无补。32年来,伊朗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包括两伊战争、海湾战争、内部压力,最糟糕的时候东西两线都被美军包围着,小布什曾公开叫嚣伊朗就是下一个。但是,这一切,伊朗都挺了过来,并凭借雄厚的财政支持和中东乱局,摆脱了孤立并不断扩大影响力。因此,可以说,尽管30年来,美国一直在防止伊朗在中东独大,然而,效果不彰,且手里剩下的牌也不多了。

打代理战争?这倒是美国的如意算盘。一段时间以来,美国紧锣密鼓地与海湾阿拉伯国家组成新的安保联盟,以建立针对伊朗的统一战线。然而,鉴于美国自己无力亲自出兵,而这些海湾国家又严重缺乏作战经验,无力也无胆量单独出面或充当主力军,来横挑强邻;同时,由于美国在中东的力量受到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动乱的牵制,阿拉伯国家对美国政府信心不足,因此,想让中东无力、无心、无胆的小伙伴们充当马前卒,是不靠谱的。

直接出兵打击?美国有力无心,以色列有心无力。在处理本次IAEA新报告的过程中,奥巴马政府之所以没有充当“出头鸟”,而让它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独立产物”,一则是为了避免出现上次伊拉克战争中谎报军情的“尼日尔丑闻”,二是因为在美国内部,就是否动武分歧相当严重。以色列和美国的鹰派政客正在美国国内游说,宣称对伊朗制裁没用,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是唯一可行途径;而一些保守的军事专家则警告,动武可能引发无法预测的局面。

进行“外科手术”式打击?很难奏效。“利比亚模式”不可复制。在利比亚,西方精确制导武器之所以卓有成效,主要是由于卡扎菲手中没有反制武器,才让西方为所欲为。然而,伊朗就不同了。它有大批中近程弹道导弹,有强大的报复能力,能直接威慑驻扎在海湾地区的美军部队和以色列。同时,伊朗海军和导弹部队也有封锁波斯湾的能力。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油价必然疯狂上涨,已经探底的世界经济将会坠入更深的地狱。若此,奥巴马寻求连任的前景将黯淡无光。

因此,寻求更严厉的经济制裁、使伊朗政府垮台就成了美国的必然选择。近期,热炒伊朗暗杀沙特大使、秘密研发核武器等事件,实为华盛顿加大对伊朗制裁前的氛围烘托。然而,更严厉的制裁措施,既无效果也不可能。32年来,为了颠覆伊朗政权,美国的遏制手段可谓花样用尽。经济制裁是经常使用并仍在使用的手段。基辛格曾表示,如果没有制裁的话,伊朗的国民生产总值将与韩国相当。然而,就像飞机轰炸不能决定战争胜负一样,经济遏制并没有让伊朗垮台。拜油价高企所赐以及内贾德“把石油收入摆上人民餐桌”的公平分配政策,伊朗民众的生活还过得去。同时,仅靠一个模棱两可的报告,重视与伊朗关系、拥有否决权的俄中两国,也不会让联合国出台更严厉的制裁方案。

当然,美国也不会坐视不管。如果美国国内一致认为,伊朗已经超过“基地”组织成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最大威胁,那么,美国战争机器的准星会真正瞄上伊朗的。尤其是,如果美国国内犹太势力的极力怂恿和以色列的强烈要求使美国决策者头脑发热,一场战争或许不可避免。

其实,试探性的、准备性的动作也早在进行。2010年年中,伊朗遭到世界上首个网络“超级武器”,一种名为Stuxnet的计算机病毒的攻击,60%的个人电脑感染了这种病毒,布什尔核电站推迟运行。Stuxnet蠕虫病毒,作为精确制导网络武器,其发动攻击,决不仅仅是攻击已知的系统漏洞,它更是一种机制,据以生成可供展开行动的情报。据信,通过观察谁对蠕虫的破坏做出反应,已使摩萨德、国际原子能机构、美国中情局对伊朗的核设施运行路线与概况有了大致了解。今年11月14日,伊朗首都德黑兰附近发生特大爆炸,一名伊朗弹道导弹专家在本次爆炸中遇难,30多人死伤。对此次爆炸,尽管伊朗坚称只是一起事故,但也许真像摩萨德宣称那样,是号准了脉的定点清除。同时,据美国之音报道,美国正与科威特谈判,以使美国作战部队在今年年底前按计划从伊拉克撤军后,在波斯湾地区设立军事基地。显然,美国计划加强其在波斯湾地区的军事存在,在与伊朗发生军事对抗前,做到未雨绸缪。

在中东国家,宗教与传统是第一位的,伊朗也是如此。1979年革命之后建立的神权体制成功地延续到了今天,成为超乎党派利益和民主与否的最高准则,即使是美国试图支持的“改革派”,也是只反总统,并不质疑神权体制本身。鉴于哈梅内伊支持发展核能,美、以要解决伊核问题,也许还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智慧。也许,要解决人类面临的生存问题,老路子已经行不通,国际社会需要能够建立互信的新思维。

推荐访问:虎气 内贾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