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聚能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疫情防控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谈提高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

时间:2022-10-21 19:18:02 浏览量:

会计信息能够满足经济决策和评价受托经济责任需要的特性就是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到有关各方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了解,并关系企业管理者做出经济决策及经济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会计目标要求会计信息应具备的品质,评价会计人员在提供会计信息的质量标志,要求会计信息必须符合或具备一系列质量特征。会计基础理论认为,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合规性等。本文主要分析了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现状及提高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

一、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以下简称财政部)2009年11月17号发布的第十五号《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该公告公布了财政部组织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13942户企事业单位2008年度会计信息质量抽查的结果。财政部、专员办和财政厅局依法对4701户企事业单位给予调账、补税、罚款等处理处罚,共查补税款10.26亿元、收缴罚款5596~-元,对425名直接责任人予以罚款、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等处罚,并将592户企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移送有关主管部门和司法机关处理。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存在虚亏实盈和虚盈实亏现象,部分企业则存在严重的资产不实情况、利润不实情况、违规设置账外账等,会计信息质量较低这一问题突出存在,会计信息失真情况很严重。

(一)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的表现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交易失真。即企业利用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资产评估等多种手段,虚构经济业务。

2.会计核算失真。具体表现为原始凭证失真、会计账簿失真和会计报表失真。

3.会计信息披露失真。指企业隐瞒应披露的会计信息或不及时披露应及时披露的会计信息。

(二)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的手段

会计信息失真的手段一方面主要是操纵利润,通过多计收入,少计成本、提前确认收入或滞后确认成本的方法虚增利润或者通过相反的手法来虚减利润;另一方面则通过调节资产实现,包括通过虚假的资产评估和虚拟资产的方法虚增企业资产和通过加速折旧、隐瞒债券的方法虚减企业资产。

二、提高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

(一)明晰国有企业产权,发挥产权对会计信息界定功能

产权是企业取得市场法人资格的基本条件,只有产权明晰的企业才能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产权明晰为会计信息目标的实现创造了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所有者追求资产收益的最大化,二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经济上的契约关系。在这两个条件之下,资源的配置相对地有效率:经营者在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同时也不降低所有者的效用,按照市场而非所有者的旨意来实施经济行为。同时,会计主体可以根据交易费用的高低来选择会计规范组合方式,充分发挥会计规范的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功能。

其次,实行公有资产所有权、公有资产资本经营权、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会计信息的本质是企业拥有的一项经济资源,经济资源在扣除债权人的权利之外,应该归投资人所有,因此会计信息的所有权自然应该归全体投资者。赋予投资人会计信息的所有权将导致信息所有者就会以私人商品的形式供应会计信息,可以自主地选择信息的生产者(而不再是经营者),消费者对标准信息产品以外的需求将刺激信息所有者扩大供给,会计信息的供需可以在市场进行,价格与产量由市场来决定。由此产生的结果是一方面会计信息的独立性得到加强,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利润的激励将促使所有者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提供更丰富、更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二)加强企业会计法规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通过法律手段治理会计信息失真,进一步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规体系。首先,要加强法律制度的科学性。会计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有其自身的规律。会计法规的制定应符合会计工作客观规律的要求,尤其是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规定,必须符合会计科学的一般规律,利于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判断。

其次,提高会计法规的可操作性。会计法规中关于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判定方法和判定标准有了良好的可操作性,才便于执法部门对失真会计信息的认定和管理。

此外,加大司法介入的力度。我国也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引起的民事索赔制度,增加法律的威慑力,增大会计信息的造假成本。对企业故意隐瞒或歪曲会计信息的行为要严加惩罚,对公司领导人授意或强迫会计人员伪造会计数据的行为要追究法律责任。

(三)加强国有企业内控建设,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国有企业发展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只有在公司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和有效的激励、约束和监督、制约,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虚假会计信息的出现。使企业所有者真正到位,实现国有企业产权的根本转换,加强董事会的作用,确保对经营者的有效监督,加强监事会的监督作用。

其次,完善对经理人员的约束、激励机制,加强对经理人员的监督。根据行为科学和管理心理学的理论,人的行为是受一定动机激发的,而动机则是为满足一定的需求而诱导的。因此,在设计激励方案时要充分考虑激励对象的需求是什么,其行为是有什么动机引发的,是为了满足哪些方面的需求。企业在建立经营者的激励机制时应对经营者进行多种因素、多种手段、多种层次的激励,满足其多方面的需求。进一步探索与国有企业业绩挂钩的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制定较长期的经理人经营绩效的评价标准,使经营者的目标函数与所有者的目标函数趋于一致,以增强公司经营者对股东的责任心与忠诚度,减少经理人员的道德风险。

(四)健全会计审计监督制度,完善监督环境

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体系要保持独立的地位,业务上归国家财政部门管理,行政上向董事会或主管部门负责。企业外部的会计监督要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实行年度报表由外部中介机构审计验证制度,强化对企业经营者离岗的监督审计制度,审计结果与评价意见要公开披露,尽快形成社会监督力量,加强社会监督机制。

各级财政部门应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督促、指导各单位依法建账立制,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将会计监督与会计管理、财务管理、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和财政监督检查有效结合起来,寓监督与管理之中,寓监督于会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人民银行可以通过企业账户和现金管理抑制企业的现金交易行为税务部门对于不建账的企业可以通过同等情况高税赋的办法,促使企业建账立制。

注册会计师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职责是:依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并保证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在现实中由于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起步晚、基础差、发展不成熟,应尽快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建立一批会计师事务所。加强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监督,进一步明确社会会计监督机制对会计审查结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维护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严肃性。

此外,還应在严肃审计责任,提高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教育建设。注重注册会计师自律作用的同时,对从业人员开展检查和评审,对违法违纪人员做出严肃处理。在确保审计质量的同时,加强以审计为主的社会监督力量,注重社会的舆论监督,加强对公众的普法教育,确保全方位的社会监督。它确定了内部监督、社会监督、政府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五)提高会计人员专业水平与职业道德素养

第一,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消除会计信息产生过程中的不诚信现象。对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进行修订,制定一套可操作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第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一种方式和主要途径;第三,保护会计人员的权益,创造充分发挥会计职业道德的外部环境。社会信用的缺失在客观上为会计的造假行为提供了滋生的温床;第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监督,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同时,要认真执行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制度,提高会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应严格落实《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实行从业资格准入。各级财政部门应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监管,严禁不符合规定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对违法违纪的会计从业人员,要依法取消其从业资格。同时,各级财政部门還应认真组织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切实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促进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不断提高。

推荐访问:国有企业 会计信息 措施 提高 质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