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稿◆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各项部署落到实处赵正永(5·4)
关于新形势下改进完善意识形态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李向国(6·4)
新型城镇化的价值内涵和基本特征──基于西咸新区的探索与实践江泽林(12·4)
◆政治与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权利及其制度保障贺方彬(1·4)
社会公正的价值考量──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分析视角胡 建 刘 惠(1·7)
巩固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三题卢旭东(1·10)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的社会稳定角色及其功能发挥斯琴格日乐(1·13)
过程特色:网络民意表达的内在逻辑刘波亚 郭燕来(1·16)
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价值取向析论朱碧波 王砚蒙(2·4)
群众路线:中国特色参与式民主及其网络实现策略许一飞(2·8)
对公共服务主体角色的理论分析贾 博(2·13)
现代性言说的中国语境及其本土价值蔡卫华(2·17)
农民环境抗争、集体行动的困境与农村治理危机张 君(2·20)
廉政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与突破之道钟龙彪(2·23)
虚拟政治场域中网络话语的失序危机及其化解之道赵林栋(3·14)
去意识形态化思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影响及其应对刘海龙(3·17)
微博反腐的风险与规制陈景云(3·20)
志愿服务行政化问题探究──以广州F街志愿服务为例刘 敏(3·24)
社会和谐的政治逻辑──价值与治理理念的分析视角彭前生(3·28)
社会组织吸纳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论吴庆华(3·31)
论优化我国民主文化的政治环境袁聚录(4·15)
舆论场变迁中的舆论引导问题探论冯宏良(4·20)
从管理到治理:地方政府维稳职能的失衡与矫正徐铜柱(4·24)
我国网络反腐面临的困境与出路李占乐(4·27)
评价论视角下的网络民意表达刘波亚 郭燕来(4·31)
柔性治理:21世纪政府治道变革的逻辑选择与发展趋向谭英俊(5·23)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基本经验述论伍俊斌(5·26)
全球化视野下社会建设的“中国问题”蒋晓俊(5·31)
基于“社会燃烧理论”的网络群体性事件防治策略王惠琴 李诗文(5·34)
民主治理理念下实现公共利益与平衡多元利益诉求问题析论──以邻避冲突治理模式的转换为例梁 新(6·8)
论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整合功能汪家华(6·12)
处理互联网领域人权保障困境的理论基础探析──兼谈协商权利论的优越性赵玉林(6·15)
农民工政治参与:困境与反思邓佳斌(6·19)
政治文明视域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刘学斌(7·4)
中国梦语境下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包容性建设析论雷青松(7·8)
微时代“意見领袖”的作用与局限刘再春(7·11)
国外反恐治理实践及其启示李晓南(7·14)
社会资本视野下的政府治理问题考量陈述飞(8·4)
网络舆情传播对西部边疆民族地区政治安全的影响与对策刘建华(8·8)
网络化时代构建信息法规体系问题研究──基于信息互动模式变化的视角冯 景 任建通(8·12)
刍论完善志愿服务活动与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张伟娟(8·16)
我国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实践路径刘晓芬(8·20)
论网络环境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揭 晓(9·19)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宪法保障析论陈宇博(9·23)
国家治理视域下的社会安全事件及其应对策略程 锦(9·26)
批判性思维视阈下社会矛盾调处的新机制李志国(10·15)
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情感逻辑朱志玲(10·19)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与中国梦的双向建构陈宇洁(10·23)
我国社会转型期政治共识的凝聚路径及其有效构建夏德峰(10·27)
新时期我国廉政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其破解刘光英(10·30)
治理理论中国化在虚拟社会中的涵养与实践陶 鹏(11·17)
从“为民做主”走向协商民主凌锐燕(11·21)
网络民意时代的社会治理考验及其应对许一飞(11·24)
加强边境民族地区大学生“三个认同”教育问题探论李 金(11·28)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理论源流、衡量标准及基本内容梁芷铭 徐福林 许 珍(12·22)
网络草根问责行为的异化、根源及矫正对策廖 阔 李国华(12·28)
政府责任视角下流浪儿童社会救助机制的构建与完善安 锦(12·31)
◆改革研究◆
从《预算法》修订看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切入点胡必坚(1·19)
试论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江雪铭(1·22)
“小产权房”现行规制政策之成因、演进及有效性探析徐 伟 何 平(1·25)
我国财政收入分配职能弱化问题及其破解──基于部门利益视角的国民收入分配现象与思考江依妮(2·27)
转型与重构──新型工业化城市社会管理模式创新探论谢 敏 唐元松(2·30)
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问题研究季卫华(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