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浓厚的兴趣能激励学生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丰富的想象,也能够促进学生积极的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并积极的改进学习的方法。因此教师要研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方法,比如可以改进课堂教学的方式,寓教于乐;重视师生情感的交流,寓情于境;尝试体验成功的乐趣,寓悦于学等。
关键词:兴趣培养 寓教于乐 情感教学
兴趣是学生在学习中渴求获取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兴趣可以唤起某种动机,改变态度。浓厚的兴趣能激励学生的积极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丰富的想象,也能够促进学生积极的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并积极的改进学习的方法。作为老师怎样才能在课堂上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呢?
一、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寓教于乐
教学之法,关键的开窍之术,乃在于教师能“寓教于乐”,根据学生的特点及使其容易接受这一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并使用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略到艺术之美、科学之美,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数学课通常是教师在讲台上教,学习在讲台下学,时间久了,学生们就会感到厌烦,甚至会厌恶。虽然数学知识本身是枯燥的,但是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及数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却是丰富多彩的。所以教师必须善于使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隐喻,有趣的案例等特殊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如在讲授同类项概念时,可以进行“找朋友”的游戏。将提前准备好在配组同类项卡片,发给每人一张,让学生去找与自己卡片上单项式或同类项的朋友,找对的同类项朋友坐在同一桌,而被挤出来的同学则站起来再找。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迅速掌握了确定同类项的法则,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也在与同座的讨论中得到顺利解决。所有学生都动起来,也体现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精神风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重视师生情感的交流,寓情于境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它往往同愉快的情绪联系在一起。凡是动情的东西,令人向往。令人热爱的东西,都能陶冶兴趣。数学教学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需要一个和谐、融洽和愉快的学习环境。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师生间没有融洽的情感关系,任何教育教学都是注定要失败的,而教授和学习之间的亲密关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个学生,尊重学生,不讽刺、不挖苦,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诚心和爱心,沟通师生感情使之达到被学生看作是可信赖的朋友。所以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时,首先要重视爱的作用。用心灵可以塑造心灵,用情感可以陶冶兴趣。教师只有对学生抱有诚挚的爱,平等的尊重,用爱和期待去教育学生,让爱在学生内心产生强大的内驱动力,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对数学课就会产生兴趣,能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地的教诲化为行为,才能由怕学,厌学转为愿学,爱学,乐学,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尝试体验成功的乐趣,寓悦于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的产生和保持依赖于成功。“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成青少年好好学的欲望,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任何巧妙的情绪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和创设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根据问题的梯度“跳一跳,够得着”。进而增加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一方面对学生的提成的问题,不论多忙,都要仔细倾听,认真、耐心地回答,尽可能给学生满意的答复,注意在答疑中反问的火候和分寸,讲究艺术,达到培养学生勇于提问,导致学习兴趣的产生;另一方面,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提出使之能解答得上,并给予肯定,消除基础不理想学生的畏惧心理,增强学习信心。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成功时,及时给予正确的评价,及时给予表扬,教师一句赞扬的话,就缓和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搓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教师还要承认学生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进步。例如有的学生用课余时完成了书上的习题或思考题,就及时在课堂上表扬鼓励,称赞他们爱学习,能自觉学习。学习较差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没有信心,没有动力,教师不要过多的指责他们不努力、不认真学,对他们既要晓之以理,更要注意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予以鼓励。如:告诉他们“你并不笨,只要你能不斷努力,一定会学的很出色”。只有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才能使学生在评价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进。以更大的兴趣面对今后的学习。
坚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改进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在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的基础之上,寓教于乐,使学生真正乐于学习数学。在情感上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和鼓励,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把数学看成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更多的学生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数学领域有所创造,更加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参考文献
[1]王燕.浅谈数学教学中兴趣的培养 [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
[2]唐瑞芬,朱成杰.数学教学理论选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6-57.
[3]李明艳. 发散思维 培养兴趣[J] .优秀论文集,2001 32卷 .
[4]罗小伟.中学数学教学论[M].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169-173.
[5]章士藻.中学数学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