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聚能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疫情防控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旱獭

时间:2022-10-20 19:18:02 浏览量:


打开文本图片集

旱獭属于松鼠科地松鼠亚科,又名土拨鼠,全世界现存约10种~14种,分布在我国的有4种。

旱獭虽然也是松鼠科物种,却不像树栖性松鼠那样小巧玲珑、活泼可爱。旱獭体型粗大肥壮,颈粗吻阔,耳朵小,四肢粗短,利爪坚硬,松尾短扁。多生活在北半球山地和平原宽旷地带,栖息于平原草原、山地草原及高寒草甸草原地区,向阳干燥的山坡、谷地和牧草茂盛的草地是它们首选的栖息场所。

旱獭是昼行性草食动物,主要以草本植物的叶、茎、根及种子为食,也吃些灌木嫩枝及昆虫。穴居,从洞内挖掘的土抛出洞外形成土丘,冬季在洞中冬眠。旱獭每年1胎,孕期30天~32天,每胎多为4仔~5仔,平均寿命13年~15年。

大自然赋予每种动物以生存的权利,就一定会赋予它生存的本领。看似弱小的旱獭,却有着非凡的智慧,可以巧妙地利用自身的特点和周围的地理环境与强敌周旋。

旱獭防御能力一流,尤其擅长游击战。当捕猎者远远看到它立于洞口,想要发起突然进攻时,它却从容不迫地撤回洞里,撤退的过程,还不忘提醒一下同伙,可谓敌进我退。当捕猎者万分无奈撤离时,它们又召集家族成员集体欢送,可谓“敌退我追”。

如果敌人驻守下来,它们也有办法,因为它们还有一个避敌法宝那就是“地道战”。旱獭是动物界里著名的建筑师,它们洞穴构造非常复杂,洞与洞之间通过复杂的隧道相连。群居的旱獭家族,洞群占地可达数十至数百平方米。

旱獭的洞穴分为主洞(越冬洞巢)、副洞和临时洞。主洞结构复杂,多洞口,巢穴深1.5米~3米,甚至4米,洞道可长达10米~50米,距离地面2米~3米,越冬时旱獭会堵塞洞口。

旱獭的洞系为家族型,通常是数家聚居。每家由成年雌体、雄体和1龄~2龄的幼旱獭组成,同居于一个洞系中,幼体性成熟后则分居。每个家族洞分为临时洞和栖息洞,后者又可分冬季洞和夏季洞。在夏季,也有一洞一獭的情况。

旱獭的冬季洞复杂,有数个洞口,洞口前方有土丘。洞口可分为外洞口和内洞口,外洞口平均直径为38厘米,内洞口为18厘米×19厘米(高×宽)。洞道呈半圆形,自洞口向下倾斜,多与洞口成45度以下的角度,入地深约0.5米以后,逐渐与地面平行。其深度随地层的结构与洞穴建造年代而不同,平均1.5米~3米。洞内有l个~5个巢室,其中有干草等垫物,巢室容积约为50厘米×50厘米×35厘米(长×宽×高),最大可达90厘米×90厘米×60厘米。巢室均在冻土层以下,一般离地面1.5米~2米,最深可达4米。深度与土质、地下水位、温度等有关。洞内无仓库,但常有充满粪便而堵塞的盲端。栖息洞是旱獭在长时间内挖掘修整而成的,过一段时间后废弃部分洞道和个别洞口,另掘一些顶替,不轻易全部废弃。一个家族灭绝后,又可被邻近旱獭重新利用。洞内气候稳定,巢室中常年保持冰点以上,但很少高于10摄氏度。旱獭冬眠时常几个或几十个聚居于一洞。

旱獭的夏季洞较短浅,一般只有1个巢室,容积较小,洞口土丘较小。夏季洞多为雄旱獭栖居,从临时洞经修整而成,秋后可能废弃,亦可能改建成冬季洞。雌旱獭在夏季多用冬季洞哺幼。

临时洞构造更简单,有室无巢,洞长不超过l米~2米,有1个~2个洞口。多分布在栖息洞和采食场所周围,供采食时逃避敌害之用,也作为夏季中午的歇凉地。

旱獭属于群居性动物,具有一定的社会性。瞧,这两只旱獭之所以敢尽情地打闹,那是因为它们旁边的兄弟姐妹在站岗放哨,一旦天敌出现,最先发现敌情的那只,就会发出警报,接到警报后大家立即躲进最近的洞穴中。摄影 / 邢睿

推荐访问:旱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