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聚能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疫情防控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浅析四川地区汉代墓前石狮造型艺术特色

时间:2022-10-20 10:48:02 浏览量:

摘 要:汉代陵墓雕塑在中国雕塑史上具有重要位置,其中,大型石狮是其代表,石狮是汉代造型艺术的一大主题,汉代石狮遗存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中的重要篇章,并开创了两千多年来,在重要建筑和陵墓前安置石狮的这一先河。四川作为汉代墓葬现存的墓前石狮最多的地方,可以看作是汉代精神的缩影。本文主要通过对四川地区汉代墓前石狮造型艺术特色的研究,感受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表现特点。

关键词:四川;汉代;墓前石狮;造型

汉代石狮的造型浑厚,按照石刻的天然形态雕刻,整体造型古朴粗犷、浑然天成。根据现在的考古和历史记载,四川地区现存樊敏君墓前一对,杨君墓前一对,佚名墓前三件,高颐墓前一对,而且都集中在了雅安地区。

石狮作为墓前石雕原因在于:一是。在古代,獅子生活在南亚,西亚和古代的西部地域,被当作是神话的存在,它成为权力和神圣的权力象征。因此,皇帝把它作为权利的象征。二是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在佛教中,狮子的地位很高,又被赋予了神圣和吉祥的含义,佛的坐卧也被称为狮子。随着佛教本土化与统治阶级的推崇,狮子被看作佛教用来抵御邪恶灵魂的神圣之物,它出现在陵墓中用来镇墓就很正常。

四川汉代墓前石狮在造型上以“气韵生动为第一”,注重力量和运动的协调性,创造出一种深沉雄大的气魄,这些石狮的造型有一种特殊的动态美,取立式行走状,运动感极为强烈,给人以一种力量上的美感。石狮整体昂首挺胸,曲背翘臀,弧形长尾着地有力支撑整个躯体,昂扬的头部和稳健的身躯构成流畅的曲线,加上尾巴的支撑,后腿用力一蹬,欲走疾奔,活灵活现,将汉代生机与活力展现的一览无余。四川墓前石狮“立式”的造型表现方式,在汉代的墓前石狮雕刻上是划时代的,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成为一种定式,反映了汉代是在动态的探索审美性能的追求。

石狮的造型以团块形式展现,从整个造型上来看,造型采用了形体与面结合的艺术造型形式,把其中的一些造型概括成类似于几何造型的形式,突出了雕塑的力度感和形体感,石狮身体整体呈长方形,头部与躯干形状较为方正,这一点高颐墓前石狮上体现更为明显,石狮整体上头部宽度基本等于躯干宽度。对细节处理上,集中在狮子的头部,雕塑者夸张了各个细节。高颐墓前石狮头部圆浑,眼睛鼓鼓的,眉毛呈云状;嘴被夸大,并且在轮廓上嘴具有装饰性的特点;鬃毛随着头部昂扬的角度有序排列,鼻子的描写更具象征意义,鼻孔被描绘成2个向上的“,”形状;鼻子两端有肌肉轮,眉毛,面额等的肌肉也充分饱满;杨君墓前石狮头部较为精小,眼睛鼓起,嘴怒张,呈长方形,鬃毛优美流畅,节奏感韵律感增强,更具装饰性;樊敏君墓前石狮头部最为典雅精致,头部与颈部呈45度,眼睛充满神韵,嘴巴微张,鬃毛有序紧密环绕嘴部周围,集节奏感、秩序感、韵律感于一体,加强了石狮整体造型的美感。

占最大比重的躯干部分刻画则十分概括,仅有两组排列整齐的双翼。四肢和尾部都非常粗壮,如柱子一般,承担着狮身的重量,臀部呈现饱满的圆弧形,前胸部位有微微的肌肉起伏,显得十分强健。这种体面关系是对对象的概括提炼,保持和强调石材的体量感,仅仅在局部和表面采用线刻及浮雕的手法,对一些有象征性的重点部位做画龙点睛的处理。形成具备形式感的体面关系。

此外,在四川墓前石狮在造型上的大胆简单处理,也与石材的材料性质有关。四川雅安地区的石头是红色花岗岩,其特点是:统一结构,美丽的颜色,不容易风化,但质地坚硬,重量大,所以在雕刻狮子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更多的“整体”处理方法,没有强大的四肢作为一个支撑点支撑狮子的基本结构,雕刻能被遗留千年将是值得怀疑的。借由独特材质,所以充满活力、简练雄厚的四川墓前石狮由此产生。

线可以看作是四川墓前石狮的另外一个造型特征。四川墓前石狮的线是一种表现在造型上的线,和在绘画上用线的表现方式是不一样的。这些不同的曲线流畅、生动地穿插、交织中、缠绕、圆雕、浮雕、线雕技术相结合,各种形式自然过渡,使石狮的表现充满流动和节奏感。雕塑线的表现重点在石狮子的鬃毛和翅膀上,如高颐墓前石狮膊上都有两重羽毛式的翅膀,双翼为两层重叠,每翼分为四层,均匀分布,并且随着身体弯曲,没有装饰纹样,下额鬃毛为浮雕状,紧贴颈部,中间没有镂空,嘴部鬃毛平均分为四层,造型饱满,圆中有方,额须、双翼多阴线的刻画,整体感强,并且结合了平雕技法,集体上有一个突出的气势。

作为中国第一代狮子形象的墓前石狮出现,是汉人精神面貌的重要体现,它是“神”和“动”相结合的审美思想的体现。“神”是四川墓前石狮造型审美感受的集中体现。在秦汉时期,人们面对自然的威胁,在野兽面前,人们觉得是震撼的,人们渴望制服野兽的情感,转移到对狮子的造型的表现,石狮造型正是集中表现了威胁的恐惧和征服的喜悦相融合的作品。石狮动感夸张、浪漫十足、充满活力,充分表现了汉代的夸张运动的时代审美,也是汉代精神的突出表现。四川墓前石狮充分体现了汉代雕塑的“ 气韵生动”的造型特征,石狮注意协调的力量和动态,石狮的这些形态都采取直立行走式,运动感很强,给人一种力量,可以感觉到它是有生命力的,头部和身体连接的优美曲线,生动灵活,腿部力量的强大,是汉代丰富多彩的生活风格和繁荣的景象的完美展现。

四川墓前石狮的造型艺术是对传统雕塑的继承和发展,它继承了秦朝的大型纪念碑式的雕塑艺术传统,它果敢的艺术风格在造型和线条的表现上淋漓尽致,和后世在雕塑风格上也有差异达到了思想、表现语言与材料的统一,极具现代感的体面相结合的特点,圆雕和线刻相结合的处理手法,用团块塑造形体,用线刻来表现局部,使的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中的表现语言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与发展,在时代特征上体现着汉代勇武豪放,可以看作我国汉代雕塑艺术家独特的观察方法和富厚的想象力的反响。

参考文献

书籍:

[1]陈安利.《占一八陵》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版。

[2]宗白华.《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安徽教育出版社。

[3]朱国荣.<中国狮子雕塑艺术> 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

[4]朱尽晖.《陕西炕头石狮造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5]李芝岗.《中华石狮雕刻艺术》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期刊:

[1]王洪礼.《汉代石狮艺术研究》 2011年。

[2]李仲元.《中国狮子造型源流初探》 1980年。

[3]沈俐.《南朝陵墓雕刻造型风格研究》2005年5月。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

推荐访问:造型艺术 汉代 浅析 墓前 特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