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项目立项书
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项目立项1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项目立项书
填报单位
东方小学党支时间2015.3部
项目名称
以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为途径,创建学习型党组织
项目责任人
赵坤
单位及职务东方小学党支部书记
项目完成时2015年底
间
学校地处偏远,党员干部学习意识学习途径需
要加强、创新。学校党支部结合学校实际,以校本可行性
培训和校本教研为途径,切实加强基层带头人的学习培训,加强学习型党组织的创建,提升基层队分析
伍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内增素质,外树形象,加大
师德培训,充分分发挥党员骨干的模范带头作
用,努力为学生服务,办人民满意教育。
主
要
一、加强学习,创新形式,(讲座、学习、交流展示、党内
容
课、骨干引领)力求实效。
二、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营造学习氛围
三、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切实提高党员教师业务
能力
四、跨校教研,加强校际间的交流学习。
主
要
加强党员教师的党性认识,坚定党员信念,提高师目
标
德修养和业务能力,创办高水平教师队伍。
2015年底
进
度
安
排
推
进
一、强化责任,抓制度,促成效。
措
施
二、加强队伍建设,突出项目建设
三、学习培训,提升能力
四、以活动为依托,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供平
台。
本
地
党组织
意
见
上
级
党
委
审
核
意
见
注:填写不下可另附页
篇二: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项目立项书
抓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立项申请表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五化”组织生活创新行动
广东工业大学
责任人
苏一凡
目标要求
针对目前高校组织生活现状及工科学校的特点,开展“五化”组织生活创新行动,以党员信仰教育为主题,采取组织生活主题化、多样化、课程化、信息化、常态化的“五化”措施,激发组织生活活力;逐步实现“四有”即:有内涵、有质量、有实效、有影响的要求;使党员的先进性有效达到“四提高”即:提高思想认识、提高党性修养、提高素质能力、提高模范作用的目标。
2012年12月
1.主题化——组织生活内容主题化
以党史、革命传统和党章教育为主要内容,设计组织生活主题,开展组织生活主题征集活动,提高党员党性意识和信仰意识。各基层党支部结合自身支部特点和党的中心工作,在党员中广泛开展组织生活主题征集活动,参加党组织生活的党员可以就主题创意、中心内容、组织实施、实际效果等提出意见和建议,提高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性。
2.多样化——组织生活形式多样化
以提高党员思想认识为导向,以兴趣爱好为主要诉求,拓宽组织生活途径,开展专业依托(如社工支部),师生共享,校内外结合等组织生活形式。搭建组织生活活动阵地,在各校区建立党建工作室、楼栋党员活动室,在学生社团、学生课外学术小组、学生志愿服务队等建立党支部、党小组,在社会实践队、校外基地实习实训队等建立临时党支部。
3.课程化——组织生活载体课程化
以学校党校为载体,规划组织生活课程,开设党课实体课堂和网上虚拟课堂两个课堂,党员的学习采用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实体课堂主要有支部书记培训课、“两课”教师讲党课、支部书记讲党课等;建设“红网课堂”网上学习课程,开设政策导读、党务实务、党性修养、人生规划、心得交流等专题栏目和学习内容。
4.信息化——组织生活平台信息化
充分运用新媒介时代工具的传播优势,结合工科专业的特色,搭建三个平台,即党员教育平台、党员志愿服务平台、党员互动平台,开展以微博、博客、QQ、飞信等新媒介党组织生活创新活动,将传统的单向灌输模式向多元互动模式转换。
5.常态化——组织生活机制常态化
建立组织活动与考评激励相结合的常态化机制。一方面创建组织生活特色活动项目,形成“党员固定活动日”即:学习日、议事日、践诺日,并通过学生党建工作委员会和组织生活自律小组来加强监督和自我管理,形成常态化。另一方面建立常态化组织生活激励机制,设计党员参加组织生活轨迹记录、党员教育跟踪调查、党员评议评先活动以及党支部组织生活量化考核评价体系。
完成时限
主要措施
1/1
篇三: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项目立项书
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项目立项书
填报单位:
年
月曰
项目名称
项目责任人
单位职务
现目完成时间
可行性
分析
主要
内容
主要
目标
度排
进安
推进
措施
基层党
组织
意见
(盖章)
年
月曰
上级
党组织
审核
意见
注:填写不下可另附页
(盖章)
年
月曰
篇四: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项目立项书
学
海
无
涯
附件一:
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探索型项目申报表
申报单位(盖章):
时间:XXXX年3月15日
项目名称
申报所属领域
项目实施单位
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
流动党员
项目拟实施时限
XXXX.3.25—XXXX.12.30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人们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劳动力在产业间项目
背景
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趋频繁,流动的党员越来越多,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为了贯彻落实“适应新形势、探索党员管理工作新机制”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做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探索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使流动党员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依托流动党员服务中心,以《流动党员活动证》为纽带,推行服务承诺制,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中,用党组织的真情关怀,吸引流动党员主动办证、亮证,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新机制。
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五大服务承诺
就业指导。免费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
政策咨询。免费为流动党员提供人事、劳动、工商、税务等方面政策咨询服务。
项目
设计
与
基本
思路
权益维护。根据诉求,协调司法等部门提供法律援助,维护流动党员合法权益。
社会保障。协调用工单位为流动党员办理养老、工伤、生育、医疗等社会保障。
困难帮扶。对特困流动党员实行生活、创业、家庭困难救助。
二、主要措施
1、搭建服务平台。一是建立镇、村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站,形成服务网络。抓好中心的规范化建设,落实阵地、人员、经费。实行流动党员出入登记制度。二是成立关怀理事会,为流动党员提供思想、工作、生活关怀服务,切实解决“流出党员外出之忧、流入党员居家之难”。
2、规范服务制度。一是服务承诺制度;二是分类教育制度;三是持证管理制度。
3、拓宽服务方式。立足主动服务、真情服务流动党员,采取三种不同方式提供服务。一是代理服务。服务站点都提供证照代办服务。二是上门服务。服务站点上门送政策、送信息、送书籍。三是专人服务。安排在家党员与流出党员、本地党员
学
海
无
涯
与流入党员开展“一联一”服务。
4、健全服务机制。推行服务承诺的过程中,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中,实行“四结合”。一是服务与持证管理相结合。承诺的五项服务,流动党员凭《流动党员活动证》享受。二是服务与教育相结合。抓好流动党员分类教育工作,实现教育和服务相互促进。三是服务与发挥党员作用相结合。开展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树立典型,营造氛围。四是服务与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相结合。鼓励和引导非公企业招收流动党员,既解决流动党员就业问题,又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促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
1、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得到进一步提升,更好地在全镇推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2、促进流动党员所在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
预期
效果
3、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特点,吸引流动党员回家乡创业、帮扶、带头致富,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我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更好地履行流动党员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5、推动我镇党建工作往更高水平发展。
1、建立健全工作网络。一是构建镇、村流动党员管理网络;二是建立镇村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和村党支部领导下的关怀理事会。
2、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一是建立流动党员登记制度;二是建立流动党员联系制度;三是建立流动党员目标管理制度;四是建立党员服务管理制度。
3、建立健全承诺服务体系。一是着力营造环境;二是努力提供保障;三是积极打造平台;四是积极吸收外来流动党员参加所在地党组织的党员代表会议,切实保障流动党员的权利。
4、成立由党委书记为组长,党群书记为常务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和指导。强化流动党员领导小组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定期通报和研究创新项目工作。
5、加强对创新项目工作的督促检查。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并形成总结上报县委组织部验收。
实施
计划
与
工作
措施
项目领办领导(第一责任人)
县委组织部
审核意见
责任主体
(责任直接单位)
注:该表申报项目,主要是针对基层党建工作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拟
学
海
无
涯
从点上进行创新探索的党建工作项目。
推荐访问: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项目立项书 党组织 党建 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