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20大的心得体会11篇
迎接20大的心得体会篇1
在新中国70周年华诞来临之际,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出品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伟大的转折》在中央广播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开播,意义非同寻常,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强烈反响。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心中充满欣喜和期待,真是感触良多。
《伟大的转折》再现了从1934年底到1935年春,中共中央和3万红一方面军将士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长征转战贵州,通过召开以遵义会议为标志的党中央系列重要会议,排除了“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开始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通过夺取强渡乌江、四渡赤水、遵义大捷等重大战斗战役的胜利,红军取得了战略上的主动,从而实现伟大转折,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段历史波澜壮阔、惊心动魄,蕴含的经验和精神十分深刻、十分丰富,是中共党史中最厚重的篇章之一。央视在国庆前夕奉献出一席精神大餐,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供了一部学习中共党史的生动教材。
影片呈现在长征的危机重要时刻,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努力寻找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在全党全军的拥护下,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点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明灯,领导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实现伟大转折,一步一步走向胜利。回顾光辉历史,展望美好未来。我们要牢记初心使命,倍加珍惜红色政权来之不易。
牢记初心使命,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这段历史启示我们,党的领导核心是斗争中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面对当今国际国内艰巨复杂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带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头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带头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同一切弱化党的领导、动摇党的执政基础、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行为作斗争,坚决克服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们必须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我们新长征路上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最关键的政治保证。
牢记初心使命,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不动摇。“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敌众我寡、敌强我弱,但两军对垒勇者胜,智者胜,更是得民心者胜。《伟大的转折》给观众展示了如下历史事实,党和红军在贵州创建党的组织和苏维埃政权,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关心和维护群众利益,纪律严明。贵州各族群众支持红军,拥护红军,帮助红军带路、搭浮桥、筹军粮、救护伤病员,10000多优秀青年参加红军,这段历史启示我们,无论革命还是建设,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是我们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每个共产党员都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一切为了人民,这是我们最强大的精神动力。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我们每一个党员必须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积极投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来,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紧紧依靠人民,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各行业各方面的劳动者、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创造发挥作用的舞台和环境。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质精神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牢记初心使命,就是要巩固升华理想信念不动摇。血战青杠坡、激战鲁班场、攻克天险娄山关,《伟大的转折》向我们展现一场又一场激烈而残酷的战争画面。邓萍、钱壮飞、钟伟剑,还有许多知名更多不知名的红军烈士为革命理想信念牺牲在贵州这片红色沃土上,英雄忠魂永在,党和人民怀念他们。这段历史启示并激励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坚守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初心使命不动摇,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升政治境界、思想境界、道德境界,增强执政本领,带领人民群众永远跟党走,继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发扬新时代长征精神,夺取决战脱贫攻坚、建设全面小康的新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吃水不忘掘井人”,红色江山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革命前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始终铭记缅怀革命先烈,不断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巩固升华理想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迎接20大的心得体会篇2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悍然入侵朝鲜。并且,美国多次派飞机侵入我国领空,轰炸扫射我国东北边境城市,入侵我国台湾海峡,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同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拉开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这时的新中国成立刚刚一周年,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各个方面仍然困难重重,我们伟大的祖国还处在艰难时期。抗美援朝的前线上,广大志愿军在粮食和衣服补给相当困难的情况下,仍旧保持高昂的革命热情和强大的战斗力,不惧艰险、勇往直前、浴血奋战、不怕牺牲。在战斗中涌现了大批的战斗英雄,有抱炸药冲敌阵与敌同归于尽的杨根思;有挺胸膛堵枪眼视死如归的黄继光;有卧火海忍剧痛维护潜伏纪律的邱少云;有抢修桥梁保畅通英勇献身的杨连第;有冒严寒跳冰窟救少年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有志愿军第一人、?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这种忠于祖国、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极大地鼓舞着广大战士,也有力地震慑了敌人,同时也重重的震撼了我的心灵。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是他们用宝贵的生命,顽强的毅力,视死如归的精神换来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贪于玩乐,虚度光阴呢?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肩负起我们的责任。好好学习,掌握渊博的知识,学习先进的技能,树立责任感,具有凝聚力,时刻准备着报效祖国,成为最有用的人。我很喜欢林肯说过的一句话“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
古往今来,有无数像志愿军战士那样的人,在祖国危难时刻不惧艰险,挺身而出。而今天,在中国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有一个名字,每一次听到都会觉着有了他就有了主心骨,就会满怀希望,就看到了光明,他就是钟南山院士,我们敬爱的钟爷爷,一位84岁高龄的老人。他曾在17年前击退了肆虐的非典。如今,国难当头,他肩负着全民族的希望,义无反顾奔赴武汉,与病毒赛跑,与生命赛跑。自己扛住危险,把安全带给全国人民。他是伟大的“逆行者”;他是全国人民的定心剂;他是我们的超级英雄,坚定而无敌。
可是我们的钟爷爷也会累,国之危难让他忧心忡忡,艰巨的工作让他满是疲惫。我在网络上看到了这样一张图片:在赶往武汉的列车上我们敬爱的钟老睡着了,灯光照着他早已花白的头发,那饱经风霜的脸上眉头紧锁。他的眼镜还架在脸上,电脑屏幕仍然是工作状态。这张图片,让全国人民心疼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人。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年迈的他如此超负荷的工作呢?当然是钟老的爱国信仰,无私的奉献精神。这才是我们应该去学习,去敬佩的偶像。我们应该心怀和钟老一样的信仰:爱国。
富裕、无忧的生活,让现代中学生的我们迷失了自己,不知道到底学习是为了什么?今天,我们的偶像用实际行动为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为了国家,为了国家面临危险时,我们有能力尽自己的一份力,这才是我们学习的信仰,也是我们每个人存在的意义。
目标再远大,也要从小事做起。我们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耐心整理好每一条笔记,勤奋背好每一篇课文,严谨对待每一道题……前有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今有我们“为中华之安全而读书”。刻苦学习,终有一日我们也能像我们的偶像那样报效祖国。
他们是楷模,是榜样,是真正的英雄,值得我们永远敬佩和学习。
迎接20大的心得体会篇3
在阳光下静静地读着这个故事传说,闻着纸张的清香,感受着阳光的温暖,体验着以前长征的艰辛,铭记着党在我心中。
今天,我读完了《红军长征故事传说》,当我把这本书合上的一瞬间,那一位位勇敢顽强的英雄,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仍久久浮现在我的眼前。我轻轻睁开双眸,泪水在不经意间流下……这一个个故事传说,是多么令人感动!为了让士兵喝上新鲜的鱼汤,而自己饿得牺牲了的炊事班班长;故意说谎了节省粮食的红军小鬼;舍己为人,把干粮让给别人的小红军小兰;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的刘胡兰;勇敢顽强的王小二……这些故事传说汇成了一首感人肺腑的赞歌!“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道出了不到革命根据地,不打败日本侵略者,不取得革命的彻底胜利,决不是“好汉”的宏伟志向和坚强决心。
今年是中国建党100周年。我就一直在思索,党在我心中有什么?轻启记忆的小河,小时候,党在我心中是映照着红旗的隆隆炮火,是攻城拔寨勇往直前的人民解放军的嘹亮军歌,是纪念馆中斑斑的血衣,是墙上的巨幅画像中庄严宣告的新中国……那时候,党在我心中是遥远而神奇的。系上红领巾的我开始注意,家乡的泥泞小路变得宽敞平坦,偏僻的小城里人们的欢声笑语回荡在蓝天,大人们都说:“党的政策好啊!”党在我心中,开始变得伟大、亲切,已经不再是小时候那么模糊了,而是变得真切。在生活中,无时无刻都能看到他们的踪影。它已是溶入我灵魂的一种精神,一种动力,一种激情。它已成为我毕生不变的信念。它已溶入在我的生活中,它已溶入在我的工作中,它溶入在我的血液。我们现在的一切,都与党密不可分,在党建立一百周年之际,让我又忆起了漫漫长征途,又忆起了红军的气势磅礴,这也提醒了我们:心中要永远记着党,记着国家,因为是他们给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这熟悉的歌声从我耳边响起,坚定了我将发扬党那伟大而又无私的精神,坚定了我要孜孜不倦的学习,沿着先烈们走过的路,继续走下去,做一名称职的中国人!
迎接20大的心得体会篇4
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一百年前,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时光如梭,岁月如歌。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百年岁月沧桑,百年风雨兼程。党的历史是一部辉煌的革命史,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更是一部奋斗史。从1921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百年的光辉岁月。百年征程,锻造了共产党人救国救民的铮铮铁骨,坚定了敢于斗争的铿锵誓言,锤炼了不怕牺牲的赤胆忠心,涵养了矢志为民的家国情怀。漫漫征途,读懂“0”背后的“100”的奥秘,党员干部才能更加坚定信心、勇毅前行。
从“0”到“100”,饱含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中“始终如一”的理想信念。大好山河鱼水情,保家卫国英雄泪。在生灵涂炭、风雨飘摇的家国存亡之际,中国共产党满怀救国热血、饱含为民深情,点燃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曙光。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万里长征保留了革命的火种,传承其中的是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坚定的信仰,这种执着追求铸就了伟大的革命精神。从“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到“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方志敏,再到“满天风雨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的杨超……峥嵘岁月里“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让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激励着共产党人赓续奋斗,阔步前行。
从“0”到“100”,饱含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中“表里如一”的斗争精神。百年恢弘党史,百年波澜壮阔,无数共产党人浴血奋战、视死如归。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战争,在那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中,千千万万的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勇气,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深明大义,舍生忘死,保家卫国,书写了无数撼山动岳、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换来了如今的山河锦绣、岁月静好。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回首百年芳华,我们能深刻体会到“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的精神气节,要秉承革命先烈追求共产主义的情怀,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一切的坚毅决心,做到初心不改、矢志不渝、艰苦奋斗。
从“0”到“100”,饱含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中“知行合一”的家国担当。从南湖的小小红船起航,到义无反顾投身革命事业,再到波澜壮阔的改革建设,一代代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力挽狂澜、开拓创新、攻坚克难。战争年代,共产党人保家卫国,表现出不畏强敌、向死而生的英雄气概;和平年代,共产党人勤勉敬业,演绎了守正创新、务实进取的家国担当。“我以我血荐轩辕”,共产党人用宝贵的生命铸就不屈的中华魂,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思想刻入骨髓,始终与人民群众携手前行、勠力同心,展现了“生来不为己,只求把身献”的家国情怀,浸润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和民族前赴后继、担当作为。这种大义担当和奉献精神,撑起了百年大党的铮铮脊梁,铺下了中华振兴之路的块块基石。
不忘本来,开创未来。站在新的起点,感悟建党百年的奋斗征程,读懂从“0”到“100”背后的奥秘,我们才能更好砥砺前行,不忘初心、拥抱未来。
迎接20大的心得体会篇5
从建党精神中汲取“三心” 提振“三气”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长河奔涌,弹指百年。当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从建党精神汲取“忠心”“信心”和“民心”,让青年干部志气更高、骨气更强、底气更足。
从建党精神中修炼“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忠心”,提振壮志凌云的“志气”。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从南湖的小小红船到“复兴号”巍巍巨轮,一群胸怀赤胆忠心和革命信仰的仁人志士在黑暗中点燃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引领我们走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从“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到“绞不死的战士”李大钊,再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革命先辈坚定理想信念,冲破思想桎梏,涤荡历史积秽,铸就红色丰碑。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今天,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青年干部要站稳政治立场,把握思想之舵,树立远大理想,将许党报国、履职尽责作为人生目标,在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奋斗中赢得未来,让青春之花绽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
从建党精神中修炼“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信心”,提振攻坚克难的“骨气”。中国共产党诞生于风雨如晦的中国,成长于磨难中,无数共产党人披荆斩棘、搏风斗雨,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心,带领人民实现美好生活。廷·巴特尔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扎根牧区四十年带领牧民探索出发展新路子;黄文秀将青春和生命献给了扶贫攻坚事业,用苦干拼搏诠释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时代楷模”卓嘎秉持“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的精神,让国旗飘扬在西藏每一寸土地。新时代,我们用奋斗闯出了新路,使我们面对风雨“骨气”更足。当前,我们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危机与机遇并存,青年干部将继续沿着前辈的拼搏之路砥砺前行,不惧风雨、不怕磨难,主动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奋斗,践行群众的美好期盼。
从建党精神中修炼“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民心”,提振为民服务的“底气”。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为中华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无论是革命抗战时期的艰苦卓绝,推翻“三座大山”,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勠力前行,完成“三大改造”,还是改革开放时期的敢为人先,突破“思想壁垒”,都是不断为人民的利益作斗争。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党员干部站稳人民立场,始终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勇做时代先锋、甘当民族卫士,心中装着人民,行动为了人民,创造出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的业绩。
迎接20大的心得体会篇6
旧中国贫穷落后,帝国主义列强的一次次入侵,不知吞食了多少中国人的生命。战争让我们的祖国沦陷,让中国各族苦难同胞受尽欺凌。为了挽救濒临灭亡的旧中国,为了让我们的祖国重现辉煌,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为了革命的胜利,不知有多少叔叔、阿姨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缪伯英,建党以来,第一位女共产党员。她的事例让我们感动。缪伯英和跟她一样热爱祖国的丈夫何孟雄一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位女英雄,为革命奉献了一切。当她在上海病逝时,在生命垂危之际依然感叹:“既以身许党,应为党的事业牺牲,奈何因病去世,未能战死沙场,真是恨事。”
年轻的共产党员夏明翰在敌人的法庭上庄严宣称“我信仰共产主义”,他挥笔写下了浩气长存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他在临死前这样说过:“我遗憾的是为我们党工作得太少了。”夏明翰不屈不饶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七月一日建党节,这个日子是多么的耀眼,它照亮了祖国前进的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祖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富饶,那些帝国主义再也不敢来欺负我们中国,这可全靠了党呀。
在党的关怀下,我们健康成长。二零一一年,大足县每所学校的所有同学,每个星期都会领取到两瓶牛奶,这是政府关怀少年儿童,免费为中小学生提供的。每次喝牛奶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太阳,想起党。共产党就像红太阳,没有党,就没有我们的新生活。政府不仅仅为我们提供爱心牛奶,还为贫困家庭的孩子准备了“爱心鸡蛋”,我们班的唐娅同学,每周二、四的早上都会领到一个“爱心鸡蛋”。每次拿到“爱心鸡蛋”的时候,我都会发现她热泪盈眶。是党的关怀,让我们都过上了幸福生活。
没有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党,就没有我们幸福的今天。我们只有更加努力学习,将来才能做好党的接班人。党是我们的骄傲,我们永远热爱党。
迎接20大的心得体会篇7
贵州广播电视台等联合出品的电视剧《伟大的转折》在中央电视台综台频道黄金时段首播。应学校要求,上学期间不能看电视的我得到恩赐,写完作业激动地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这部伟大的作品。
《伟大的转折》共38集,以红军长征为背景,呈现了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突破乌江等场面。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电视剧首部展映剧目,以电视剧形式再现当年红军2500里长征历经贵州各地,同时在贵州各族群众的拥护和地下组织的支持下,克服重重困难,最终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这部剧的伟大不光是再现了历史,更是让观众了解到中国革命成功的不易,教育我们倍加珍惜美好的今天。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一代人接力干下去。革命先烈们创造了历史,谱写了新中国的篇章,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和平的新中国,更没有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伟大的转折》确立了以毛泽东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之后中国的未来渐见曙光,最终取得胜利。教育我们,作为当代青少年要在感悟时代、紧跟时代中珍惜韶华,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锤炼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用于开拓,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作为中国的少年儿童,
我们更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
迎接20大的心得体会篇8
面对二十一世纪,人类们追求和平,可是战争却每一天都在发生,小到同学之间的分歧,邻居间的争吵;大到将一亿人送入天堂的二战,这也包括一九五零年在世界最不适合大兵团作战的朝鲜爆发的战争,主角就是中国和美国。
在朝鲜战争中,中朝以一百一十万人打败了联军一百二十万超级大军。说到朝鲜战争,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士兵。志愿军虽然衣着简陋,饥肠辘辘,但就是这样,他们往往能够穿着单衣,在大雪地中埋伏数天,然后徒步追击美军的坦克;能够冒着无数飞机大炮穿过死亡屏障,用胸膛将手榴弹顶进敌人的枪口;能够在大冰河上一个接一个用身体滚过雷区,为部队开路……每一个都那么年轻,却牺牲得惊天动地。正因为他们,三年后,战争终于停止在了它发生的地方。
其次,在志愿军的背后,还有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时刻支援他们:
在前线,朝鲜人民顶着炮火为志愿军送食物,把他们当自己的儿子看待,拿起斧头,木棒,甚至菜刀冲向联军,保卫祖国;在祖国的东北,无数人民,志愿军家属在家里做炒面,支援志愿军。志愿军四十二军就是从我们齐齐哈尔出发的,我们的祖先,可能就在他们的队伍中,一家人一起努力,打走美军,这样才体现出我们中国人民的团结一致。
最让我感动,也最让我难忘的,是战争的最后时刻。停战谈判结束,距最后时刻两小时前,一个士兵冒着炮火将停战的消息送往前线,一个个炮弹在他身旁爆炸,他刚把消息送到就牺牲了,仅差两小时。最后两小时,双方把所有的弹药尽力打出,证明自己的强大,好像又发生了一场大战。停战的那一刻终于来了,那是成千上万人民以及军队一直盼望的事,没想到一盼就是三年。那一刻,没有一丝动静,一种奇特的寂静后,双方他探了头,让后一起欢呼,庆祝,赠送礼品,他们之间拼过命,有分歧,语言不通,但他们都懂得和平,盼望和平。
是啊,谁喜欢战争?其实在朝鲜战争中,谁也没有获胜,双方都因为这场战争让无数家庭破碎,让无数人留下伤疤,谁都不想要战争,但战争却一定要发生。
长大以后,我一要让世界和平,没有战争,才能有美好的人间。到现在为止,叙利亚问题还没有解决,美国的军队,还在世界各地“捣乱”,各种核武器还在秘密研发,来往的船只还在忍受海盗的劫持。虽然战争的利益像一座金山,但不要忘记,金山是无数人的生命堆积成的,生命越多,金山才会越高。我们更不要忘记五星红旗就是无数解放军战士用鲜血染成的,我们不要让它,让中国在染上鲜血。让世界和平,没有战争,这是七十亿地球人共同的心愿!
迎接20大的心得体会篇9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这首《歌唱祖国》的歌,虽然字没有动听的音乐、美妙的歌词同,但它在我心中是最美的一首歌,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心中那种激动会油然而生,因为我生长在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中国,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世界第三大国,而在我这亲爱的祖国中有一个深爱的党,叫中国共产党。
在老师的教导下,在历史的课本中,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开始了解了党的历程,翻开近代的历史长河,想想过去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党是多么的坚强。建党之初,为了革命的胜利,是党带领着红军跃过巫山,踏过终年积雪高山,是党那坚强不屈的精神走完了两万五千里的艰辛路程。是她用那坚持不懈的精神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也是她带领全国人民创建了新中国。她一路走过了多少艰辛,度过了多少苦难,是她的指引了人民过上了好日子。
一直以来,我都带着一颗崇敬的心面对着我们亲爱的中国共产党,因为它是以那种精神为人民服务,在困难面前它勇不退缩。5。12汶川大地震、舟曲泥石流、青海玉树地震,它那坚强不屈的精神渡过困难,它是我们的守护神,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她的身影。我喜欢听党课,在党的教导下,我开始认识党,开始学会坚强与勇敢,开始有面对困难的勇气。
从成立到现在,我亲爱的中国共产党超过了100年的风光岁月,在这100年的艰辛历程,中国共产党度过一个又一个艰难的时期,她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胜利。“两弹一星”不仅加强了我国的国防能力,她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立于不败之地。改革开放的伟大举措,让中国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也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国两制”伟大构想,香港、澳门回归,一解近代之耻辱,而今神舟飞天、嫦娥奔月圆了民族之梦。北京奥运、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成了中国的骄傲……这些都是党的支持下,所取得伟大成就,也是党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的果实。
党,我可敬的中国共产党,是您让我们走向了辉煌的生活,最后,在您100的生日里,我送您一句话:我爱您,共产党!
迎接20大的心得体会篇10
伟大建党精神昭示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坚持和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守。广大青年始终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青年有信仰和理想,国家和民族就有前途和希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马克思指出:“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有着浓厚青年色彩和青年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毛泽东参加党的一大时是28岁;周恩来加入中国共产党时是23岁;邓小平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时是18岁;方志敏加入中国共产党时是25岁。一百年前,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青年代表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抱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决心,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代青年先锋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国家和青春之民族,在民族复兴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了一曲曲开天辟地和惊天动地的青春乐章。截至2021年6月,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达到9514.8万名。其中,35岁及以下党员共有2367.9万名,占总数之比达24.9%。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和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就是因为有着坚定的信仰和理想信念。“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紧要”。青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阳光水分跟不上,就会耽误一季的庄稼”。因此,要以伟大建党精神激励青年学生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筑牢信仰之基,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以伟大建党精神激励青年学生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展开追梦之翅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是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筑梦新时代,奋斗正青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青年既生逢其时,又重任在肩。青年学生既是追梦者,又是圆梦人。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言,他们更是其中的骨干和栋梁。
只有重视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关心青年学生,多次走进青年学生群体,先后赴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暨南大学、南开大学和内蒙古大学等高校,通过见面、讲话、座谈和致信等方式与青年学生互动,对新时代青年学生寄予殷切希望。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使命型政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精神密码。伟大建党精神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青年学生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和时代先锋,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就必须既要有信仰和理想领航,又要有本领和意志支撑。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因此,要以伟大建党精神激励青年学生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展开追梦之翅,在勤奋钻研中掌握科学知识和方法,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和才干,在社会实践中磨砺能力和本领,在思考探索中辨明方向,将个人的所作所为上升到对党、国家和人民负责的高度,在新的征程上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以伟大建党精神激励青年学生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砥砺奋斗意志
梦想不会轻轻松松就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也要靠奋斗来扬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代中国人,尤其需要一代代青年矢志奋斗。
艰苦奋斗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青年的底色要求。李大钊指出,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在危亡之际浴血奋战,在危难关头奋不顾身,在本职岗位敬业奉献,书写了一份份勇于担当的奋斗答卷。
新时代既赋予了青年学生更多的平台和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担当。我们越是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越是需要付出更为艰苦的奋斗拼搏。因此,要以伟大建党精神激励青年学生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砥砺奋斗意志,不做过客和看客,拒绝“佛系”和“躺平”,勇挑重担、勇斗风险,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以伟大建党精神激励青年学生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厚植爱党爱国爱民情怀
青年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肩负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青年学生应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胸怀祖国和人民,奉献社会,投身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来。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事业离不开青年的“加盟”和支撑,青年的成长更离不开党的培养和引领。青年学生要厚植爱党情怀,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把对党的忠诚和热爱牢记于心、落实于行,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爱国情怀是一种最深层、最根本和最永恒的情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热爱祖国是青年学生的立身之本和成才之基。爱国情怀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而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要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与时代共奋进、与祖国共发展。爱民情怀就是要站稳人民立场。青年学生要厚植爱民情怀,在服务群众中不断奋进,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懈奋斗。青年学生只有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只有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只有同人民一起逐梦,青春才能无悔。
回顾百年党史,可以发现这既是一部代表、赢得和依靠青年的“青春史书”,也是一曲信任、重视和关怀青年的“青春赞歌”。一代代青年在党的旗帜引领下,前赴后继,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铸就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先锋力量。在踏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实走深的过程中,以伟大建党精神武装青年学生头脑,教育、引导和激励青年学生争做时代先锋,肩负起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我们要以伟大建党精神激励青年学生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继续发扬五四精神,牢记“国之大者”,厚植爱党爱国爱民情怀,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书写不负党的期望、国家的重托和人民的期待,不负时代和韶华的青春华章。
迎接20大的心得体会篇11
每每想到七月,总有一番独特的风景。江南,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南湖上的一叶小船,承载了一份特殊的使命。然而就在这烟雨江南,水波轻漾的南湖,12双手翻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中国共产党诞生。它宛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点亮了中国人民前行的道路。
鲜红的旗帜上一把镰刀和铁锤似的图案——便是党的旗帜。它凝聚了多少人的鲜血与汗水,多少中国人民铿锵的誓言。
回眸党的历程,它是艰辛的,是坎坷不平的。同样是时光的道路,那段光阴却是洒满了鲜血。
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铁索桥锁链支支吾吾的声响,言说着往日的艰辛;十五岁的刘胡兰,面对敌人狰狞的面孔,寒光闪闪的刀,他坚毅地喊出:“怕死就不当共产党员!”还有监狱中的叶挺,尽管敌人百般诱惑,他却轻蔑地说:“人的身躯怎么能从狗洞中爬出!”
多少像他们一样的华夏儿女,为了争取民族的自由和人民的解放,抛却头颅,洒尽鲜血,奏响了一曲曲英雄凯歌!那个腥风血雨的年代,那些峥嵘的记忆,怎么会忘怀,恍若已经深深的铭刻在脑海中,永不褪去。
有人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8年的浴血奋战,1949年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横空出世,东方的雄鸡,开始惊天震地。而今天,中华民族燃烧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复兴之梦,获得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从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铺通到2007年我国首次探月工程取得圆满成功。从2008年的奥运会,到2009十月一日在广场举行的盛大阅兵仪式;从2010年亚运会在中国举行,到2011年的天空一号发射成功……华夏儿女的成绩赫然可见。
而这一切,如果没有党的诞生,那么也就不会出现,甚至说,中国这颗明珠,还被层层烟雾所覆盖。
所以,请记住党的历程,将党铭记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在不久的将来,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