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家风心得体会6篇
传承红色家风心得体会篇1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摆在驻村“第一书记”面前的首要任务,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驻村“第一书记”最根本的初心和必须完成的使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要在思想上深刻认同核心、政治上坚决维护核心、组织上自觉服从核心、行动上坚定紧跟核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不变。始终不忘为民初心,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快速融入到农村这个大家庭中,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将定点帮扶的贫困村,逐步建设成为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真心实意的向郭明义、毛丰美等先锋模范学习,要为老百姓多做事,做好事,办实事,在平凡的岗位中体现人生价值,要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当好老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领路人、带头人和贴心人。
传承红色家风心得体会篇2
红色基因是忠诚,爱党爱国,矢志不渝;红色基因是忘我,无私奉献,无怨无悔。我们传承红色基因也许不必每天挂在嘴上,但是需要我们铭记于心。
一位剧作家说:“我经常恍惚,我的脚下埋藏着曾经鲜活的生命,我就踩在他们的身体上,我们的幸福和我们的生命来自于他们勇敢的牺牲。”所以,在这个伟大的变革时代那些血与火相伴随,与你我相联系的红色基因,是我们情感的依托,精神的归宿,前行的动力。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缕魂。我们伟大的共产党人用寸寸鲜血换来我们片片山河,换来了供我们踩在脚下的寸寸热土,用他们的生命成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敬爱的-同志领导共产党人走过了震古烁今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吃了世界上最大的苦,流了一个人可能要流一生的汗水。这就是伟大的红色基因。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长征过程中最令我感动的是马宝玉、曹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个人,他们在作战时带的子弹打光了,就用山上的石头打击敌人,为了不被敌人俘虏,在最危急的时刻,他们毁掉了枪支义无反顾的纵身跳下狼牙山。曹振林和宋学义在坠落时被树枝挡住保存了性命,而其他三人从此长眠狼牙山。这件事在他们身上表现出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誉为“狼牙山五壮士”,这也是伟大的红色基因。
红色基因凝聚了力量,引领了未来,典藏了历史,穿越了时空,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心中永久的向往和神圣的殿堂。红色基因的产生凝聚了无数共产党人的心血,他们依靠“铁石相击,必有火花,水气相荡,乃生长虹”坚定信念,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才为我们留下了令人热血沸腾的红色基因。
每个人都有着来自父母给予我们的的不同基因,而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给予我们每个中国人共同的、永不消失、永不变异的基因。这个时代的我们在向前奔跑的过程中会面临数不尽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更应该珍惜共产党留给我们的这无比丰厚的精神财富,用红色的激情去拥抱时代、拥抱事业、拥抱人生,让红色的基因传承万代千秋。
传承红色家风心得体会篇3
4月25日,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在调研中,他同大学里的老教授、老专家、中青年骨干教师代表、青年学生们亲切交谈,对“老中青”三代人分别寄予了厚望,留下了殷殷寄语,颇耐人寻味。
读懂习近平总书记对老教授、老专家的“敬重关爱”殷殷寄语。老教授、老专家是学校发展的见证人和老功臣,是校园里的宝贵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对他们敬重关爱有加。在此次人大调研中,他特别看望了大学里的老教授、老专家,面对面同他们亲切交谈。看到他们身体健康、精神矍铄,他由衷感到欣慰,并鼓励说,中国人民大学历来是人才荟萃、名家云集的地方,老教授、老专家们为党的教育事业付出了巨大心血,作出了重要贡献。还教育引导中青年教师们多虚心向老一辈教授和专家学习,学习他们如何做大先生。在座谈会中,他认真聆听了“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高铭暄的发言。从习近平总书记与他们座谈交流的情深意长中,我们不难体悟到蕴含其中的阳光雨露般的亲切关怀、尊师重教、尊贤敬老之情。
读懂习近平总书记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立德树人”殷殷寄语。中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有世界一流的大师。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强中青年教师骨干的培养。中青年教师要在打造教学领域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中勇担立德树人的使命,就要以老教授、老专家为学习榜样,努力在为学、为事、为人上成为大先生。既做“经师”、又做“人师”,既做“严师”、又做“慈父”,既做朋友、又做楷模。大学校园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学生主要看老师,不仅学习知识,更学习怎样做事、为人。我们要从习近平总书记寄语中,多品味对教师勇担立德树人使命的厚望。
读懂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的“堪当大任”殷殷寄语。大学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重要任务,以把青年学生培养成为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时代青年要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在青春多彩的赛道上跑出最好成绩,就要心系祖国、心怀“国之大者”,脚踏实地、勤奋学习本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中国精神。用脚步丈量新征程,用双耳倾听民声民意,用心用情感受时代脉搏。牢记“堪当大任”的殷殷寄语,把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融入到学业全过程,融入到追梦圆梦道路中。
传承红色家风心得体会篇4
这里,闽西红土地精神蜚声海内外
这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点燃的革命火种燎原全中国
这里,便是福建__。“红旗不倒”的光荣赞誉在这里根深蒂固,“民族重振”的中国之梦在这里生根发芽。传承薪火,与时俱进,在这片炽热的红土地上,培育出一支又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无论在哪个岗位,无论工作是多么地平凡,每个人心中都有满腔的热血,每个人心中都烙上深深的红色情怀。而这种红色精神,更是体现在我们普通养路工人的身上,他们不辞辛苦,艰苦奋斗,用平凡的双手书写着一段段传奇的交通故事!
英雄路工陈文标,凭着一份对公路事业的执着与热爱,坚持着一个“修路造桥,荫福子孙”的梦想,在他在岗的20多年里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过硬的技术本领,战斗在公路第一线。
那是20__年7月__日的晚上,一个令陈文标和我们铭记的夜晚。受“尼伯特”特大台风的严重影响,漳平市发生道路沿线大面积山体滑坡、泥石流、河水漫过路面等险情。接到险情报告后,陈文标立即带领职工们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抢险救灾。当他看着公路、田地全都被洪水淹没的时候,他愣住了,这是同志们辛辛苦苦的业绩啊!就在此时,远方传来呼救声,糟糕,一辆即将被洪水淹没的小车,车顶上站着5名惊慌失措的群众,洪水已没过他们的脚踝,陈文标二话没说爬上铲车立马冲了过去。强降雨不断,河流水一直上涨,洪水已没过铲车轮胎,前方水下情况也一切未知。情况十分紧急,险情__命令,陈文标沉着冷静开着铲车在黑暗和未知中摸索着前进。这时,洪水不断涌入驾驶舱内,坐在高高的铲车上都感觉到车子在晃动,他的内心也十分害怕,甚至犹豫了片刻,但再次听到群众大声呼救,心一想,人命关天啊!吸了口气镇静下来,咬紧牙关,抓稳方向盘,小心翼翼地靠近,到达后将铲斗放平,使受困5名群众成功爬入铲车斗内,然后慢慢地往安全地带倒车,成功营救受困群众。陈文标在他人身处险境之时,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这种舍己为人,英勇救人的精神不__我们闽西人民身上的红色气质吗?
和陈文标一样情怀公路,默默付出的,还有修连金同志。长汀,曾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而河田又是重中之重,“山光、水浊、人穷”是它的真实写照。而如今走进31__国道河田路段草木葱茏、绿意盎然,公路两侧有花有草有樟桂竹林,宛如“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处处呈现“百里公里百里绿”的景象,带领职工创造出这一奇迹的,__长汀河田公路站站长,修连金。2000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倡导将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这一年,修连金刚刚调到河田,望着公路边满目沟壑,遍地黄沙的情景,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把31__国道打造成绿色公路长廊。十七年来,夏战三伏,冬战三九,他带头掀起了一场全线提高绿化品位的新浪潮,他身先士卒一心扑在绿化带上的“亮点精品工程”上。有一次,为了给公路两边的绿化带植树栽花,迎接检查,因为不能及时找到肥土他寝食难安,最后愣是拔了自己田里种好的菜苗,运了足足30多车肥土,保障了绿化带__00多棵小树的成活。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他身边的人,在他的带领下,全站职工凝心聚力,种植樟树、柳树等__万棵,种植中华杜英、红叶石楠等1__8万株、种植草皮__万平方米,创建绿化亮点22处,形成了“种后有人管、缺水有人浇、杂草有人除、缺苗有人补、毁坏有人纠”的绿化养护管理新格局,也实现了__年前他的公路绿色梦。修连金是幸运的,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我们更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有修连金这样揣有“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红色精神的的共产党员!
路是线谱,串起为民造福的律动音符;路是彩虹,架通城乡发展的经济动脉。小草生出缝隙,方见其顽强;莲出于淤泥而不染,方见其品质;狂风暴雨,严寒酷暑,方显公路人的艰辛和坚守。
他们用双手装饰崎岖的公路,他们用汗水谱写和谐的交通,他们__闪耀着红色光芒的普通养路工!而正是这股红色精神,不会被岁月的风尘所淹没,不会被时光的流转所遗忘,相反它饱含热血,催人奋进,代代相传,成就一段段传奇的故事,铸就一幕幕壮丽的篇章!
传承红色家风心得体会篇5
2020年10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九号,颁布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决定》。五星红旗是14亿国人的荣誉和精神象征,维护国旗尊严,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每一位共产党员以及公民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五星红旗浸染了革命先烈的鲜血和寄托。在《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中记载了这么一个如歌如泣的感人往事,那位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铁血英雄夏明翰在监狱里给母亲的信中写道,“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字字如血、如泣,又充满了希望,五星红旗正是由当年英雄烈士举过的红旗演化而来。电影《烈火中永生》有这样一个片段,被国民党反动派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的江竹筠和其他革命烈士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时,阴暗的监狱和死亡的威胁也压抑不住他们内心的激动和欣喜。为迎接重庆的解放,他们用旧床单绣出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这一幕让多少人感动得泪眼婆娑……“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1949年10月1日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也随着这面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而翻开了新的一页。
五星红旗承载了14亿人的梦想和荣耀。在五星红旗耀眼的光环下,中国人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经历了一场又一场荣耀的“第一次”。1954年4月的日内瓦多边会议,五星红旗第一次在重要国际场合上“闪亮登场”,开启了大国外交的笃定前行。1971年11月1日,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1984年7月29日,许海峰以566环的射击成绩在第23届奥运会获得金牌,五星红旗也第一次在奥运会的赛场上升起,开启了中国体育的崛起之路;1997年7月1日零时,五星红旗升起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母亲温暖的怀抱;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升空,航天员翟志刚走出飞船舱门,在太空中挥舞国旗,在蔚蓝色地球的背景下,五星红旗熠熠生辉、光彩夺目;2020年国庆节,迎风猎猎的五星红旗“点缀”在湖北省武汉市的大街小巷,向世人昭示着坚强有力的“中国担当”和“中国力量”取得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三五”规划,五星红旗见证了中国从积贫积弱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全面发展,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16%,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五星红旗需要每一个中国人去用心呵护。“人民楷模”王继才与妻子坚守开山岛,每天的生活工作就是从庄严的升旗仪式开始,32年如一日,像爱护生命一般守护着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以及脚下的每一寸土地,爱国爱家、护旗爱旗在王继才的事迹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大漠边陲、在万里海疆、在雪域高原、在崇山峻岭,五星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碧水,默默地守护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然而,国旗是无言的,维护国旗尊严、爱护国旗不仅需要我们的行动自觉,更需要法律法规的捍卫,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增加了国旗、国徽的适用场合,对于损害国旗尊严的行为,也作出了禁止性规定。例如,不得以倒挂、倒插或者以其他有损国旗尊严的方式来升挂、使用国旗,也不得随意丢弃国旗。对在公共场合故意以各种形式侮辱国旗,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进一步引导规范使用国旗,让人们从思想和行动上认识到五星红旗的神圣和庄重。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14亿护旗手在广袤的土地和海疆上高声歌唱,“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呵护五星红旗、捍卫五星红旗,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毕生之志。
传承红色家风心得体会篇6
我的姥爷
我的姥爷是一个万能姥爷,从小我就很佩服他。不论是修玩具,换灯泡,还是安柜子,粘零件,他总能干净利索地完成,我经常很好奇,姥爷怎么会有这样的巧手?
去年的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全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观看,姥爷显得尤其兴奋。在看到飞机阵列飞过时,他忍不住站起来靠近电视机,仿佛想要把每一架飞机,每一个零件看清楚。我问姥姥,姥爷为什么这么关注这些飞机呢?姥姥说:“你姥爷原来就是制造这些飞机零部件的啊。”姥爷也自豪地讲了起来:“这些飞机上,好多都有我们厂制造设计的零件呢!”伴着姥爷的自豪讲述,我就这样了解了姥爷的故事。
姥爷年轻时毕业于渤海之滨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他响应祖国号召,与众多青年一起,远离家乡扎根大西北,把自己全部的热血投身到了祖国航空事业中。他们那个年代,没有现在的计算机,只有简单的计算器;没有先进的绘图工具,只有卡尺、直尺和铅笔;没有高尖端的加工设备,只有基础的车床、铣床。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姥爷和他的同事们日以继夜地研究飞机零部件,从设计到工艺,从图纸到加工,从零部件到组装机,一张张图纸摞成了山,每一张都凝聚着姥爷的心血。一把把钢尺褪了色,述说着它们曾经的忙碌。一架架冲向云霄的飞机,回响着那个时代航空人的心声。姥爷就这样一直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在大西北一呆就是30多年,见证了轰5,轰6,歼10,歼11,一代一代轰炸机战斗机的横空出世。
听姥姥说,姥爷年轻的时候体育好,身体很健壮。听到“健壮”这个字眼,我完全无法把我想象中的姥爷和眼前干瘦的姥爷联系起来。原来当年那个健壮的年轻人因为工作,连自己的胃出了毛病都未察觉,直至严重到去医院急救时才发现已经出现了胃出血的症状,切掉了半个胃才保住了性命。可是病好后他又投入到日以继夜的工作中,画图纸直到深夜,在车间现场干到灯火通明,和外国专家反复研究加工细节,慢慢地变成了现在满头银发干瘦的样子,可他从未有过怨言,总是精气神满满。
姥姥告诉我,姥爷还被授予过航空工业劳动模范称号哟。我惊讶地向姥爷问起,姥爷却淡淡说,自己做的事情都是最平凡的事情,那些飞机设计者才是真正的航空事业的英雄,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中国航空事业的大发展。看着姥爷因常年在西北工作略显粗糙的皮肤,看着姥爷现在干瘦的身材,我的鼻子突然有点酸,“姥爷您后悔在大西北呆了这么多年吗?”姥爷大笑起来,孩子,这是姥爷的责任,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为国家做的事情啊!
姥爷熠熠生辉的眼神,一如往常的满满的精气神,我突然明白了姥爷的万能、姥爷的自豪和姥爷的淡然自若,那是一个老共产党员的生命底色。
推荐访问:家风 心得体会 传承 传承红色家风感悟 弘扬红色家风观后感 关于传承弘扬红色家风的思想汇报 读红色家风故事体会 传承红色家风家训征文 革命传统教育红色家风读后感 谈谈红色家风传承的现实意义 弘扬红色家风体会 红色家风传承活动感想 红色家风教育心得体会